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秋瑾》(“引子”)
发表时间:2021-01-26   来源:学习出版社

  秋瑾,被誉为辛亥女杰,是第一批为推翻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这张照片,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它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给学生时代的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秋瑾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著名女革命家,也是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女权思想的倡导者,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文人。秋瑾的一生经历了由名门闺秀到革命斗士的伟大蜕变,她勇敢地挣脱旧式家庭的牢笼,追求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不惜牺牲小我,慷慨赴死。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正如郭沫若所说:“秋瑾烈士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是一位先觉者,并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反封建主义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崇高事业。她在生前和死后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秋瑾出身于晚清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幼年时她曾随祖父、父亲宦居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博了见闻,自小她便对国家的孱弱、朝廷的昏庸以及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印象。秋氏家风优良,其祖父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父亲个性耿直刚正不阿,母亲深明大义讲信修睦,这都对秋瑾的性格塑造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秋瑾生性豪雄尚义、不拘小节、钦慕侠士,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况,梦想自己会如热血男儿一般做出一番丰功伟业。

 

   

1904年初,秋瑾改穿男装,以示与晚清决裂。 

    

  秋瑾自小饱读诗书,封建礼教和传统桎梏困守不住她的才情和理想,她少女时期便萌发了男女平权的思想和追求自由的意识。1896年5月,秋瑾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与湘潭王廷钧为妻,婚后的苦闷不幸、丈夫的平庸无为都让秋瑾对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所遭受的歧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坚定了她要解放妇女、争取两性平权的决心。八国联军侵华后,王廷钧捐官北上,秋瑾在京城目睹了侵略者之飞扬跋扈、官场的奢靡腐败以及社会的贫穷黑暗。随着结识至交好友吴芝瑛,阅读进步书刊,不断接受新思潮的洗礼,她的眼界愈加开阔,希望躬身力行,拯救国家民族于危亡的决心日坚。1904年6月,秋瑾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和重重阻挠,孤身东渡日本求学。

 

  秋瑾在东京入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浙江、湖南同乡会集会,登台演说革命救国和女权道理。秋瑾除在校学习外,广交留学生中的志士仁人,如鲁迅、陶成章、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秋瑾(前排左三)与留日学生的合影。

   

  扶桑生涯是秋瑾思想转变的关键点。求学期间,她一面认真学习,一面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她发起组织“演说练习会”,宣传民主革命与妇女解放;她和留日女生重建“共爱会”,倡导女子留学、反对纳妾并对被遗弃的女性进行救助;她参加了秘密革命组织“三合会”,并被封为“白纸扇”;她结交了一众爱国青年并引为同志,一起讨论国族的前途命运。此外,经过陶成章引荐,秋瑾得以结识蔡元培,此后又在东浦认识了徐锡麟,加入光复会,从而初涉革命。

 

 

   秋瑾(后排左二)与共爱会成员的合影。 

 

  二次东渡后,秋瑾进入青山实践女校附属师范班学习,接触到近代科学知识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日后从事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经冯自由介绍,秋瑾结识了同盟会领袖孙中山与黄兴,并于黄兴在东京的寓所加入同盟会。

      

  1906年年初,为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关于公私立学校接纳清国留学生的规定》,亦即当时中国报纸所说的《中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秋瑾率领众同学愤而弃学回国。在浔溪女校任职期间,与校长徐自华及其妹妹徐蕴华成为莫逆之交。为唤醒广大妇女,秋瑾四处筹资,创办《中国女报》,成为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妇女解放的喉舌阵地。

   

  1907年年初,徐锡麟赴安庆任职前,秋瑾受命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的主持工作,并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掩护革命。她以办学为名,四处联络会党,积极沟通军界和学界。为发动武装起义,她亲力亲为组建光复军统一江浙的革命力量。徐锡麟安庆起事失败后,秋瑾本有机会逃走,她却愿以鲜血唤醒民众,被捕后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字。

   

  1906年回国后,秋瑾和革命党人秘密组织光复军,到处筹集军饷,准备起义。1907年7月初,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巡抚恩铭而被害。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挺身迎敌,终于力竭被捕。在狱中她坚不吐供,仅书“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以对。图为秋瑾在狱中的一张供词。

   

  1907年7月16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年仅31岁。

   

  秋瑾遇难后,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生前好友吕碧城、吴芝瑛设法与人将其遗体偷出掩埋。图为众人偷偷抬秋瑾灵柩经过跨虹桥。

   

  秋瑾曾被誉为“中国的罗兰夫人”。也许秋瑾确曾以罗兰夫人自诩,但罗兰夫人只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领域享有盛名,而秋瑾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则要大得多,她在中国的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和家庭革命各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不仅是第一批为推翻清政权和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照亮了前路;她更将救国情怀投入白话创作中,以一支如椽之笔宣传女子放足、反对包办婚姻、推动女子教育、提倡女子体育;她是中国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先觉典型,她以已嫁之身、两子之母的身份,冲破旧式婚姻之藩篱,身体力行成为推进妇女运动的先驱。

   

  秋瑾坚信中国之积弱乃是源于清廷的腐败,只要推翻清廷统治,中国就有希望雄冠世界之林。虽然她不能超脱那个时代革命派的思维局限,但她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荣的诗篇,永远值得后辈铭记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