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第四章 出版工作
发表时间:2021-03-02   来源:学习出版社

        

    

  出版工作承担着传播真理、传承文明、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一、出版工作的性质 

    

  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综合性工作。 

    

  1.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出版物反映和传播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安全。要在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善于把政治原则、政治要求体现到出版工作中。 

    

  2.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出版物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出版工作是不断提升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增强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是思想理论转化为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 

    

  3. 出版工作具有经济属性。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居于重要地位,绝大多数出版物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通过销售获得经济效益,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出版业作为内容产业,对上下游产业以及许多相关产业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出版工作要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发挥作用、体现社会价值。 

    

  出版工作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往往是同时具备的,在制定政策规划、促进行业发展、加强宏观管理时,要通盘考虑,以保证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二、出版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宣传科学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出版战线最重要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的重大任务。做到深入人心,就要加强理论读物出版,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对这一科学理论从广泛认知到高度认同,再到融通内化;做到落地生根,就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理论读物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这一科学理论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 

    

  2. 坚持立德树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根铸魂。充分发挥出版成风化人、滋养涵养的功能,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出版创作生产传播各环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 传播科学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出版工作是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做科学文化精华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做科学文化创新的推动者和引导者,认真出版好有关科技、经济、教育、民主法治、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出版物,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尊重文化、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4. 满足阅读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版物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产品。出版工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强出版物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出版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出版物,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 

    

  5.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出版“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出版优势特长,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把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好地推出去、传播开。 

    

  6. 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安全。创新创造是出版的第一动力,要通过著作权保护激励作品生产,促进作品的使用和传播,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大力清除包括侵权盗版在内的各类非法出版物,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有力规范出版秩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眼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加强内容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出版管理,推动出版业持续繁荣健康发展,更好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二、出版工作的基本原则 

    

  1.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增强出版物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 

    

  3.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记化人育人的出版使命,注重出版的社会效益,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4. 坚持质量第一。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原创能力,着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优化出版供给,提升出版品质,推动出版业加快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 

    

  5. 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内容载体、方法手段、业态形式、体制机制,确保出版业始终与时代同向同步,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6. 坚持党管出版。坚持和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领导出版工作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权落到实处。 

     

        

     

  一、做强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  

     

  做好主题出版工作,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抓手,是新时代赋予出版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1. 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出版传播。近年来,推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一批文献精编、权威读本、理论专著、通俗读物,不断增进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推动创新理论的出版宣传在深化转化上下功夫,把综合性研究和分领域研究结合起来,既从宏观视角和理论体系上进行整体把握、系统解读,又注意细分领域,分门别类进行专题研究,尤其要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论阐释,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重视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物的网络出版传播,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通俗理论读物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及科学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做好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作,是出版战线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要围绕宣传阐释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聚焦重点、解析难点、引导热点,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2. 加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读物的出版传播。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积极宣传英雄模范的事迹和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对内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担当使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中国人民勤劳吃苦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充分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阐释成就背后的宝贵经验、根本原因、制度优势,彰显故事背后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更好凝聚起新时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传播中华文化,展现新时代风采。  

     

  3. 加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作品的出版传播。出版更多反映各领域各学科最新成果的学术著作,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少儿读物,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读物,陶冶情操、益智修身的大众读物。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出更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优秀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出版更多普及各方面知识的健康有益读物,着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实施精品战略,多出优秀出版物  

     

  精品出版物是指代表国家出版水平,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高度统一,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出版物。实施精品战略是出版业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的必然要求,是带动出版繁荣的有效抓手。出版界要紧紧围绕“多出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不断提高各类出版物的质量和水平。  

     

  1. 大力加强原创出版。原创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也是衡量我国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出版工作者要加强选题调研策划,深入现实生活,深入学术研究前沿,研究新形势下读者阅读需求的新变化、新需要,切实增强出版的针对性,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优质产品,努力打造体现中国风格、民族特色、地域风貌的原创作品和知名品牌。把发现和培育新人作为激发原创的突破口,善于培养优秀作者队伍,不断丰富出版创作资源。资金扶持、评奖推优都要向原创倾斜,营造尊重原创、鼓励原创、积极投身原创的浓厚氛围。  

     

  2. 规划引导出版物创作生产。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年度选题计划、主题出版重点选题计划等,特别是围绕重点时间节点和重大纪念事件,精心做好重点工程出版物的规划引导、组织协调工作。突出抓好优秀现实题材出版工作,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展示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现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劳动、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落实国家古籍规划,推动挖掘整理和编辑出版一批重要文化典籍。  

     

  3. 把精品意识贯穿出版各个环节。坚持品牌战略、质量优先,严格执行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增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对出版物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可读性等做到全面把关,强化内容统筹、编辑加工、装帧印刷等环节的质量管理,精细打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打造传世精品。  

     

  4. 发挥评奖评论推荐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国出版领域的重大评奖推荐项目主要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评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评选由中央宣传部组织实施,重点评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创造、时代风尚,具有良好思想内涵和精神追求的优秀图书。中国出版政府奖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评选,旨在表彰和奖励国内出版界优秀出版物、先进出版单位和优秀出版人物。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由中国出版协会组织评选,分图书奖、音像电子和游戏出版物奖、出版科研论文奖3个类别。加强出版物推荐和评论工作是重要的引导手段。要继续做好中国好书、报纸精品栏目、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优秀网络出版物、数字出版精品等推荐活动,组织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和媒体作用,加大出版物评介力度,推荐出版精品,引导行业出版方向。加强对各类推荐指导书目及排行榜发布的规范管理,确保推荐书目和排行榜导向正确、质量上乘。组织做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的宣传推介和集中展示展销活动。  

     

  三、进一步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好出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强优秀内容供给,实现从数量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效益提升为主的转变。在发展中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在坚守主业基础上推动经营多元化,做到重市场而不唯市场、重产业发展更重文化影响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 聚焦出版主业,着力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出版企业是文化企业,文化属性是第一位的。要在国有企业改革大框架下,充分体现文化企业例外要求,形成体现文化特点、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突出出版主业的发展模式。出版产业多元化能够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为助推出版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要避免盲目扩张、“唯 GDP”的不良倾向。出版单位要牢记主业始终是出版,把坚守主业、做强主业作为核心任务,尊重出版作为创意产业的特点和规律,适应内容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产品生产管理,确保内容生产成为企业运营的中心环节。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出版企业评价标准,突出出版主业的比重和分量,不简单以经济规模排队站位,确保出版企业“谋出版”“做出版”。  

     

  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企业党委成员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保证党委对出版导向、重要人事和资产配置的决策权,董事会要把党委的决定贯彻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之中。健全以内容生产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出版集团和上市公司都要设置总编辑,建立健全编辑委员会统筹重大选题策划,组织重点产品生产,履行内容把关终审职责。  

     

  进一步完善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这是深化出版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目的是克服经济效益考核硬、社会效益考核软的问题,切实把社会效益第一、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指标权重占综合性考核50%以上,社会效益考核与领导班子薪酬挂钩,积极探索出版单位工资总额更好体现社会效益的具体办法,引导出版单位聚焦内容生产、坚守社会责任。  

     

  2. 加快推进出版业深度融合发展。出版业要继续在全媒体时代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必须把融合发展作为战略支撑,提高融合发展本领,打造新型主流出版阵地。特别是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数字出版发挥优势、积极担当,出版业经受了考验,融合发展的任务更加迫切。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结合出版业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运用互联网思维,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出版阵地。  

     

  推动主题、大众、专业、教育、少儿等出版领域优质出版内容资源数据化知识化生产,商业化智慧化聚合,精准化移动化传播。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促进各种出版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支持出版单位在二维码运用、VR和AR书报刊开发、有声读物制作等方面丰富内容呈现方式,提升阅读体验,打造内容增值新空间。支持出版单位积极探索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着力打造内容优质、创新突出、双效俱佳的融合出版产品,打造形成系列、综合效益高、用户黏性强的融合出版品牌,打造精品聚集、模式清晰、传播力强的数字内容出版传播平台,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机制灵活的新型出版骨干单位,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加强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扶持引导,强化精品示范,实施项目带动,优化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品位高端、品质优良、品类丰富的融合出版产品体系,形成不同门类、规模、地区融合出版业务差异化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包含人才激励、科技应用、资金项目、管理法规等系统高效的政策体系,构建创新要素涌流、活力迸发,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的良好格局。  

     

  3. 加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对于提升人民群众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持续加强阅读引领,加大优质内容供给,聚焦不同阅读群体需求,不断丰富出版产品的内容、载体和传播渠道,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的学习阅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读物的学习阅读,推广优秀出版物的阅读。积极创新阅读举措,着力打造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开展“书香中国”系列活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阅读推广品牌活动,开展各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主动运用新媒体技术,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使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大力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保障特殊阅读群体,不断改进内容资源和设备,推动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青少年阅读工作,做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全民阅读促进工作,重点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孤残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  

     

  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五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之一,2005年开始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2012年年底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成农家书屋58.7万家,累计配送图书超过12亿册,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到12.5万家,提供数字阅读内容近百万种,对于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推动精准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的工作要求,中央宣传部等10部门印发《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成立农家书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农家书屋工作顶层设计,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制定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推荐“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举办“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等阅读活动,加快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着力加强农家书屋内容建设和服务创新,不断推动农家书屋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农村全民阅读氛围更加浓厚。  

     

  4. 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引导支持。一是完善出版布局,促进结构调整。坚持科学配置出版资源,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制定和完善出版单位及产品结构布局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支持方向,实现出版业产值稳步增长、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坚持图书出版总量调控和精准调控,综合考虑出版单位专业方向、编辑力量以及出版质量、遵规守纪情况,有效调配出版资源,推动出版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年度选题申报、书号网上实名申领的前置调控作用,减少跟风、重复选题,遏制平庸、不良选题。引导出版单位严格选题论证制度,立足专业定位,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原创比重,提高选题准入门槛。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文件,对期刊加强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二是加快完善出版科技与标准体系。建设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推进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严把标准立项关、编制关,提高标准制修订的科学性;推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推广,提高产业发展的标准化水平;指导和鼓励社会团体、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研制和应用。三是充分发挥国家出版基金及相关专项资金的作用。国家出版基金是专门面向出版行业的国家级文化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不能通过市场资源完全解决出版资金的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每年利用申报指南,通过政策引导,明确年度基金资助重点。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由中央财政拨款,用于鼓励和支持优秀古籍整理成果的出版。要进一步发挥好基金和专项资金作用,引领精品生产,推动出版质量不断提升。  

     

  5. 深入推进“放管服”和行政审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出版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国家对设立出版单位、从事出版活动实施审批准入,建立完善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审批条件、审批程序,依法规范开展行政审批,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要落实简政放权,稳妥推进出版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符合意识形态管理特点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和管理服务模式,持续激发出版从业主体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放管结合,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监管规范性和有效性。坚持优化服务,深化“互联网 + 政务服务”,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优化审批流程,完善信息公开,持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扫黄打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处在意识形态斗争前沿,是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担负着维护和捍卫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职责。新形势下,“扫黄打非”要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统筹网上清理与网下打击、境内整治与境外斗争、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区联防协作、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扫黄打非”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1. 坚决打击各种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打击违禁信息及出版物是“扫黄打非”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正道”集中行动,以实施“清源”“固边”专项行动为平台,实现专项行动日常化;深入开展环节治理,强化环节监管;发挥涉非法出版传播活动专项核查协作机制的作用,深入查办相关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强化政治纪律,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在境外出版发表违禁出版物和文章及携带寄递违禁出版物入境行为,对擅自携带寄递违禁出版物入境的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处理,并予以通报。  

     

  2. 严厉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黄”“非”问题。深入开展“新风”集中行动,以实施“净网”“护苗”“秋风”专项行动为平台,全面扫除各类文化垃圾,持续净化网上网下文化环境。深化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短视频、群组、弹窗及涉未成年人网络有害信息等专项整治,有效解决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对有害信息及出版物的监测发现能力,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打早打小打苗头;针对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及出版物,加大监管惩处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特别是利用网络账号从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的不法行为;查处侵权盗版重大题材出版物、畅销图书、少儿类图书、教材教辅等不法活动,整治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侵权盗版出版物等违法行为。  

     

  3. 将查办案件与开展社会宣传相结合。立足查办大案要案,畅通举报渠道,完善情报信息收集研判机制;抓好线索到案件的转化工作,高度重视群众举报、上级交办等案件线索,创新方法认真核查,对重要线索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核查,有效提高线索核实率和案件转化率;提升协调办案能力,细致研判重大案件线索,联合查办重大疑难案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纪律等手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及时宣传重大行动、重大部署和重大案件等,有效震慑违法者、警示跟风者、教育从业者,动员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扫黄打非”;深入开展“绿书签”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绿色阅读、文明上网,远离有害信息及出版物,护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4. 深化工作创新,积极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扫黄打非”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攻坚克难,以工作创新激发工作活力。积极推进“护城河”“南岭”“天山”“珠峰”“长白山”五大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区域性联防协作机制作用,有力解决区域性疑难、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非法出版物联合查堵、网上“扫黄打非”联席会议等部门联动机制,有效调动相关“扫黄打非”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又协同治理、联合打击,提升齐抓共管效能;不断完善重点案件挂牌督办机制,鼓励查办大案要案,强化打击震慑,通过查办案件推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达到查办一案整治一片的工作目的;持续深化“扫黄打非”进基层,抓好基层站点与各级综治、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的有机结合,打牢群防群治基础,让“扫黄打非”在基层落地生根,壮大基层监管力量,增强基层线索发现能力,净化基层文化环境,巩固基层意识形态阵地。  

     

  5. 推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抓导向、守阵地、把关口。始终坚持党对“扫黄打非”工作的领导,把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切实履行“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层层压实压紧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确保“扫黄打非”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承担的职责,把好各自关口,守好各自阵地。  

     

  五、做好版权管理工作  

     

  版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版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版权管理工作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有力抓手,为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促进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发挥版权行政保护优势。我国版权保护实行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机制。版权行政保护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主动性强和程序简便等特点。版权行政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原则,实行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实施网络版权重点监管,突出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对侵权盗版的惩治力度,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营造不敢侵权、不愿侵权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政府机关按期完成检查整改任务,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针对新应用、新技术和新领域的版权问题,拓展监管范围,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针对性、科学性和精准性,推动相关地区和行业构建良性版权秩序和生态。  

     

  2. 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版权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对版权的依赖程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存的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非专用支持产业等四类,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行业。目前,中国版权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不断缩小。自2009年起,全国开展版权示范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版权示范城市、单位、园区(基地),发挥了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自2008年起,开展中国版权金奖评选表彰活动,引导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深圳前海等地设立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推动版权有效运用和创新发展。建设全国版权展会授权交易体系,在各区域设立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或贸易基地,指导建设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和地方版权交易会(博览会)已成为集中展示版权成果、促进版权运营和活跃版权贸易的重要平台。  

     

  3.加强版权国际交流合作。版权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提升我国影响力和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版权涉外工作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升民族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合作,有效参与国际版权规则的制定。2012年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北京召开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成功缔结《视听表演北京条约》。该条约已于2020年4月28日正式生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在我国缔结、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定期互访和举办国际版权论坛等方式积极构建多双边版权交流机制,参与相关自贸区协议谈判,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版权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版权领域的开放合作,争取有利的国际版权环境,努力构建国际版权新秩序。  

     

  4. 积极开展版权宣传。版权宣传是版权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版权宣传工作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部署作为着眼点,突出国家版权重点工作,紧扣版权产业实际,抓住版权热点事件,着力构建常态化、立体化和精准化版权宣传格局。版权宣传突出打击侵权盗版“剑网行动”、软件正版化、全国版权示范创建、中国版权金奖、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版权国际合作等重点工作,横向与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建立合作机制,纵向在各级版权部门和相关社会组织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在宣传内容上务求全面、准确、及时,覆盖所有涉及版权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事宜,聚焦权利保护、运用转化和产业发展,国际国内相兼顾,内宣外宣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版权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各类媒体资源和手段,准确定位传播受众,实行差异化传播,努力讲好中国版权故事,传播中国版权声音,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作、尊重版权的良好氛围。  

     

  六、做好印刷复制管理工作  

     

  印刷复制业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要阵地,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坚实保障;印刷复制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为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共有9.72万家印刷复制企业,年总产值超过1.3万亿元,规模居全球第二位,规模以上印刷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7.7%,印刷复制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主力军。进入新发展阶段,印刷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印刷产品和服务,促进形成印刷产业发展新格局。  

     

  1.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切实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职责使命。印刷复制业肩负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光荣任务,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职责。首要的政治责任就是要以优质的印刷产品,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认真做好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重要文献等重大主题出版物和各级党报的印制工作,把创新理论和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把中小学教科书印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成好“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坚持服务人民,对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品种丰富、制作精良的印刷复制产品。  

     

  2.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印刷复制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印刷复制业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贯彻落实国家新闻出版署等5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按照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印刷业升级指南有关部署,加快培育全印刷先进产业集群,支持数字印刷企业和互联网印刷服务平台发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印刷复制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3. 加强行业监管,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统筹产业发展和意识形态安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印刷复制全行业阵地监督管理。要把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全行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随机抽查、严肃处罚、通报情况、落实整改的抽查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落实好审读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开展“3·15”质检活动和中小学重点教科书检查工作,做好印刷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复制单位年度核验工作,加大行业法规培训力度。研究探索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的有关举措,针对违规编印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非法承接印制业务、印制质量不达标和印刷信息数据安全等风险隐患,梳理排查风险点,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快建立“全国一盘棋”的印刷复制业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增强开放监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提高服务行业能力。  

     

  七、做好出版物发行管理工作  

     

  出版物发行业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传播载体、产业平台和服务窗口,在繁荣文化市场、丰富群众生活、拉动内需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出版物发行单位超过12万家,发行网点近25万个,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要推动出版物发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为目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微观主体有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行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出版物发行质量和效益。  

     

  1. 推动出版物发行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指导发行单位认真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重点主题出版物展示展销和发行保障工作,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每年春秋两季中小学教科书印制发行工作。指导发行单位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实现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组织举办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指导各地举办书展活动,推动行业创新融合。加快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样态、可持续的农村发行网络。  

     

  2. 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实体书店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实体书店发展格局。发挥新华书店主阵地主渠道主平台作用,着力实施文化地标工程,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建设综合性文化体验消费中心。推动连锁书店扩大连锁经营范围,支持知名民营书店做优做强,鼓励中小书店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鼓励开办24小时书店和社区书店,引导和推动高校加强校园书店建设,不断调整实体书店布局、产品和业态结构,创新经营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机制有效、宏观调控有力的管理格局。  

     

  3. 推动出版物发行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导出版物发行业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推动实体书店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移动互联网发行平台应用,打造“智慧书店”“智慧书城”,实现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相结合。加强新华书店网络发行能力建设,建设统一的新华书店网络发行平台,集中打响网上新华书店品牌。规范网络发行平台经营行为,支持发展微店、微商、社群营销等新型经营方式和营销模式。鼓励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发挥各自优势,在平台共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打造图书新零售模式。  

     

  4. 提高出版物发行业专业化、融合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打造专业化运营体系、融合化发展形态、数字化转型模式、智能化消费服务为目标,加强发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建立开放的发行业信息数据库和出版产品信息交换平台,打通上下游、联通产业链,打造开放共享、及时精准、应用充分的出版物发行大数据服务体系。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核心,完善发行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出版物发行流通体系。以骨干发行企业为依托,建设大中盘、促进大流通,打造覆盖广泛、技术先进、集约高效的发行业供应链体系。  

     

  5. 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出版物市场监管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发行领域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要组织开展出版物发行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要部位的巡查,加大重点案件督办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组织开展中小学教科书、图书排行榜、网络发行、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等重点领域专题整治行动,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切实规范发行秩序。加强出版物发行业事中事后监管,组织开展发行单位年度核验。加强发行单位活动日常管理,完善事前报备和事后报告制度。  

     

  八、做好出版物进出口管理工作  

     

  做好出版物进出口管理,是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途径,也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方面。新形势下,出版物进出口管理工作要着力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1. 严把内容进口关。严格按照《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等法规,监督管理出版物及相关文化产品的进口,以及出版单位的版权引进、合作出版。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版物进口业务进行行业监管,实行准入和退出管理,开展社会效益考核和年检登记工作,核发进口经营许可证,核定经营范围,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持有出版物进口经营许可证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按照核定经营范围进口出版物并销售。在境内举办境外出版物展览展销等活动,须报经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出版物进口备案是出版物进口内容审查、关口前移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向省级以上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口出版物备案手续。把好出版物进口关,必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压实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健全舆情信息分析研判机制,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审读把关能力,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2. 扩大出版物出口。出版物出口贸易是指出版物和相关文化产品及版权的海外市场营销。扩大出版物实物出口和版权贸易规模,主动参与国际出版物市场竞争,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从政策层面推动出版物出口贸易,主要是鼓励和引导出版企业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创作生产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贴近国际市场的出版产品;鼓励出版企业拓展出口平台和渠道,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出版领域投资合作,健全国际营销网络;支持出版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对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制定出版物出口规划及版权输出目录,组织实施“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重大工程项目,支持引导出版单位主动开展出版物版权输出、翻译出版,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跨国出版企业,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国际出版贸易平台,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完善出口贸易发展布局,促进出口稳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平衡。  

     

  3.加强出版对外合作交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的重要倡议,推动与亚洲国家互译经典著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更多优秀中国图书走出去,逐步构建中国图书国际营销机制,在中央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国际主流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场所设立“中国书架”,为海外读者打开“阅读中国”的窗口。组织引导出版企业参加国际书展,开展版权贸易和进出口业务,举办好国际书展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进对中国价值、中国理念、中国精神的认知认同。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办于 1986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在深化中外出版交流、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书展主宾国活动是世界各大书展的重点活动,是集中展示各国文化的窗口,中国作为国际书展主宾国,始于2004年法国巴黎图书沙龙。先后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等国际书展上成功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在展览展销出版物同时,还举办丰富多彩的出版交流、文化展览、文艺演出、影视展播等,搭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开展对外出版合作,注重与外国政府相关部门、重要出版企业和行业组织建立广泛联系,目前,我国与40余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签署合作备忘录,相继加入多个国际组织,与大型国际出版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指导行业参与国际出版商协会、国际少儿读物联盟、国际期刊联盟等有关工作。发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和中国—中东欧“17+1”出版联盟等多边机制的作用,不断拓展中国出版国际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依法管理境外新闻出版、电影机构和行业组织在华设立办事机构。  

     

  九、加强宏观管理,健全工作机制  

     

  面对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新技术加快应用、出版国际交流逐步深化的形势,既要很好地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又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提升管理效能。  

     

  1.健全出版物内容导向管理制度,把内容导向要求落实到出版全过程。内容导向管理制度是整个出版宏观管理的根本和关键。健全出版物导向管理制度,就要把内容导向要求落实到出版全过程,加强对选题、内容的政治和政策把关,加强对作品整体基调、格调、品位的把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出版管理部门、主管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严肃认真地考虑出版的社会效果,出什么不出什么、多出什么少出什么、什么时候出、用什么方式出,都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来把握和衡量,把好关、把好度,守住政治底线。要在出版行业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出版单位在内容编辑环节必须履行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校对不低于三个校次,审校人员应符合相应资质要求,审校记录做到长期可追溯、可核查。严格落实重大选题备案制度,按照2019年修订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要求,严格备案范围和工作程序。  

     

  加强内容导向管理,出版管理部门和主管主办单位要落实好一批基本工作机制。一是沟通引导机制,完善出版通气会、谈话等制度,及时传达中央要求,通报和分析值得注意的问题。二是舆情收集机制,及时掌握分析所辖地区、所属出版单位相关出版信息,增强出版管理工作预见性、主动性。三是日常检查机制,健全审读、质量检查等工作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出版单位一段时间的出版整体情况以及内容把关制度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推动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处置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四是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各界人士等的监督作用,鼓励广大人民群众举报非法、违规出版活动。五是奖惩激励机制,对优秀出版单位、出版物和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依法依规查处违规行为和非法出版活动。  

     

  2. 规范出版秩序。加强出版准入退出机制建设。将出版准入作为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科学设定审批准入条件,完善审批准入审核依据和标准,创新审批准入方式方法,实现资质准入的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有效对接和密切联动。在出版准入中,重点加强对拟任主管主办单位及出版单位资质条件的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出版年度核验制度。通过年度核验和其他日常监管手段,对不再具备行政许可法定条件和在出版过程中存在违法问题的,须依照法规规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未改正的,撤销相应行政许可。加强出版物出版秩序管理。牢牢掌握出版单位出版的主导权,严格执行编辑审校制度和出版规范,严格规范出版单位和民营机构的策划、发行等合作行为。加强对各类期刊评价的引导规范。严格引进版权的内容审核,加强进口渠道管理,坚决防止有害或不良出版物入境传播。规范出版物定价和发行折扣行为,倡导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出版物出版秩序。  

     

  3. 加强和完善网络出版内容和活动的监管。随着网络出版的快速发展,出版管理的范围不断拓宽,监管任务日益繁重。要主动研判网络出版发展形势,加强和完善对各类网络出版活动的监管,提升技术管控水平,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依法加强网络出版物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数字出版内容审核,严格实时监测和处置制度,确保导向正确、积极健康。切实加强网络文学出版引导,牢牢把握正确创作出版导向,加强引导精品创作出版,力戒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转变单纯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扭转唯点击率的不良倾向;激发网络文学创新创造活力,鼓励各种文体、各种题材百花竞放,用个性化表达、创新性手法明德扬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加强网络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加大网络文学作品阅评审读力度,督促网络文学企业健全内容审核、责任编辑等制度,切实履行审核把关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网络游戏审批管理,严把网络游戏内容质量关,坚决杜绝含有有害内容的网络游戏出版运营;深入开展网络游戏作品道德风险评议评价工作,积极开展网络游戏防沉迷动态监测和实名验证工作,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积极引导、扶持游戏精品出版,着力提升游戏品质,打造原创游戏精品;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网络游戏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4. 完善版权执法体系。版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社会共治,落实主体责任。近年来,各地版权部门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形成了多部门分工合作、联合行动的打击侵权盗版工作格局;建立了由国家版权局牵头的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权利人、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参与版权保护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版权保护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为进一步完善版权保护工作体系,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健全完善联合督办机制,推动各地查办大案要案、开展好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执法协助工作机制,推动部门间、区域间执法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快速维权、调解等机制,提高版权执法监管工作效能。探索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建立版权领域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将教育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向办案人员倾斜。继续推进社会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发挥行业组织、版权企业参与版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宣传舆论作用,加大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加强党对出版工作全面领导的总体要求  

     

  中央宣传部作为党中央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加挂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等牌子。各地在机构改革中相应将出版管理职责划入党委宣传部。这次改革充分体现党对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全面领导。改革后,党委宣传部门站到管理一线,要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方向、管导向,更好统筹出版领域导向管理、行业监管、产业发展。以推进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出版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通过改革的力量、改革的办法使出版管理工作强起来。  

     

  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是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出版战线党的建设,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出版工作全过程,引导出版战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党管出版,在出版领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做好规划引导、协调推进,不断完善落实出版行业政策,推进出版业繁荣健康发展,以高质量出版物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各级党委(党组)对本地区本部门出版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要加强对出版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要出版任务的统筹指导。宣传部门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出版工作。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出版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加强对一个时期重点任务的研究部署、统筹指导、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宣传内容把控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牢牢掌握出版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旗帜鲜明、敢抓敢管,确保出版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出版业党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机构和职能设置,建立健全有利于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出版工作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二、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制度  

     

  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制度是出版管理的基本制度。主管主办单位对本单位主管主办的出版单位担负领导和管理责任。各地出版管理部门对本地区出版工作担负指导、协调和监管职责。  

     

  主管主办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出版单位在设立时,必须有确定的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是出版单位直接的上级管理单位,应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担任。主管单位是主办单位的上级管理单位。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是隶属关系,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出版单位的意识形态阵地属性,切实负起政治责任、领导责任。要有专人和专门机构负责对所属所办出版单位的内容导向、出版质量、经营发展、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管理,负责监督和推动出版单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加强对出版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考核,加强对所属出版单位重大事项和重点出版物的指导把关,及时研判处置重要问题,做好出版单位重大资产管理事项、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等工作,对出版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切实把管导向、管干部、管大事、管资产的职责落到实处。对主管主办单位履职不力的,按照相关法规予以问责。  

  各地出版管理部门负有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在本地区出版单位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把好方向导向,确保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到出版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出版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按照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总要求,加强出版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教育和培训。与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加强工作和信息沟通,及时会商、研判和应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重大舆情,形成工作合力。坚持依法依规严格管理,统筹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出版业发展环境。  

     

  三、加强出版队伍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出版业,队伍是关键。新时代赋予出版工作更重要的使命职责,也对出版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出版人才队伍,为出版业繁荣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任务。  

     

  1.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持续加强政治学习、打牢理论根底、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树立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 锤炼高强业务本领。发挥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引领示范作用,造就一批出版领军人物和出版家。加大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熟悉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注重新人的业务能力培养提升,利用导师制等方式完善人才培养传帮带机制。加强和改进高校相关学科、教材、教学建设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出版后备人才,确保出版事业后继有人。  

     

  3. 弘扬优良工作作风。引导出版从业人员热爱出版事业,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坚守出版职责,永葆文化情怀,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在全行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打造出版精品为己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坐得住、沉得下、有耐心、有恒心,以出版精品立身立业。加强出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倡导诚实守信,恪守公序良俗,弘扬新风正气,维护出版工作良好声誉和出版工作者良好形象。通过“入社第一课”、行风行规教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从业人员继承弘扬优良传统,增强服务大局服务读者的意识。  

     

  4. 加强职业资格管理和继续教育工作。国家对在各类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业资格实行登记注册管理。执行出版单位负责人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关规定,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90学时。完善培训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等,加强政治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职业道德培训,进一步提升出版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  

     

  阅读书(篇)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法规文件汇编》(上、下),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著作权现行有效法规文件汇编》(增补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  

     

  3.《扫黄打非法律法规选编》,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思考题  

     

  1. 如何做好党的创新理论主题出版工作?  

     

  2. 如何贯彻出版工作原则?  

     

  3. 如何抓实抓好“扫黄打非”?  

     

  4. 如何更好加强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