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顺应信息化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一节 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一、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
当前,我国正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新闻信息传播格局,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烈。这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同时,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网络传播日益呈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个性化、碎片化等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信息传播格局,新形势下内容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多样多元多变的思想观念以网络内容为载体,传播速度、广度、深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网络舆论生态日益复杂,舆论斗争更趋激烈,巩固互联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任务更加艰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网络内容表现形态、生产方式、传播途径等方方面面,网络内容的生产、传播日益受到资本逐利特点的影响和渗透,紧密追踪,准确研判,有效应对新问题、化解新风险刻不容缓;网络内容全球化传播特征日趋明显,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的矛盾和问题日趋显现,亟待通过互联网内容建设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参与全球网络治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二、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
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高度出发,强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新载体。做好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有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涵养人心、滋养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
互联网是亿万民众精神生活的新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互联网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网络更好造福人民的必然选择。
三、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努力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1. 坚持高举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全局。牢牢把握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政治导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网上进一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坚持党管互联网,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认真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的自觉性坚定性和整体合力。
3. 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网上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活动、重要方针政策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善于站在网民视角谋划网上正面宣传,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要注重分层次教育、分众化教育、分时段教育,提升网络宣传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坚持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推进主流媒体的网络化、数字化转型。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航母”和“旗舰”。统筹处理好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等的关系,共同做强网上主流舆论。
5. 坚持立破并举,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要坚决打赢网上斗争,有力维护网上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疏堵结合。深入研究不同群体思想意识和利益诉求的新变化新特点,线上线下协同做好利益诉求群体、新社会组织人群等的工作。
6. 坚持技术管网,提升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牢牢占据信息化条件下技术进步的战略制高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的主动权。
7. 坚持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综合治网能力。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管网治网的治本之策。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8. 坚持发挥网民主体作用,打一场网络生态治理的人民战争。要积极服务网民,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广泛动员网民参与共建网上精神家园,实现网民引导网民、网民教育网民。深入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引导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治理,推进网络素养教育。
第二节 网络正能量生产和传播
一、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加强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阐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精心抓好内容策划。加强议题设置,不断提升网上宣传实效。各大新闻网站要及时、准确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内涵和精神,加强阐释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把握网民的视角和心理,注重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精心组织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加强网上理论宣传,建立更加高效的内容生产机制,打造“理上网来”专题和地方宣讲平台等网上理论传播品牌,持续推动网上理论传播创新。
2. 切实改进表达方式。提升叙事技巧、更新表达方式,不断增强宣传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强化故事思维,善于捕捉细节,做到增加深度、精选角度,讲好网民感兴趣、愿意听的故事;加大对现有视频资源的挖掘力度,在丰富内容、创新表达上下功夫,推出更多图文、微视频、H5等可视化作品;不断提升广告、海报等非新闻语态作品的视觉创意表现水平,将内容和技术更好结合,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加强分众化精准化传播。丰富载体平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网上宣传的精准度。各网站、各平台要同向发力、协同发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宣传矩阵;发挥各类新技术新应用的特色和优势,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大力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方法等创新,推出更多网民喜闻乐见的产品;契合网民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持续发力,适应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提升传播有效性;精准把握不同平台的差异化特征,利用算法推荐等技术开展定向微传播,进一步实现内容和用户的精准匹配。
4. 开展互动引导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交互性强的特点,策划有吸引力的话题,通过多平台联合、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互动引导活动。继续探索通过网络互动活动引导民众行为,变“我说你听”的单向式宣传为参与实践的动员式宣传。通过全新的组织方式催生新的传播形态,让网民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生产者、传播者,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
二、加强网上正面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正确,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精心做好重大主题网上宣传,积极开展网上形势政策宣传、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着力突出思想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社会主流思想价值和道德文化滋养人心、滋润社会。
2. 提高网上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目前,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对做好网上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发挥主流媒体网站及其新媒体定向定调作用,释放权威信息,主动回应关切。要重视运用新技术更好为正面宣传服务,善于运用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移动化智能化融媒体技术、分众化互动式的服务方式、大众化生活化的话语表达,推出更多网民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充分发挥商业平台的积极作用,扩大正面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提高议题设置能力。提高议题设置能力是加强和改进网上正面宣传的重要抓手,对于牢牢把握网上舆论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对标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议题设置,突出重点、聚焦大事、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重大会议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展开设计,确保主线清晰、主题鲜明。围绕党代会、全国两会和重大主题、时间节点等不断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提升优质内容供给能力,持续创新宣传语态,强化网上互动引导,做到全渠道参与、全平台覆盖,在网络空间唱响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二是注重议题的针对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紧紧抓住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展开策划,从基层实践中挖掘新亮点,从“微故事”中展现大气象,从群众的切身感受中凸显大格局。
三是注重议题设置的连贯性。在议题策划时充分考虑议题实施的时间跨度,科学安排、加强统筹,确保网上主旋律始终高昂,正能量始终充沛。
4. 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网上舆论热点是社会重大事件、群众利益诉求和网民思想情绪在网上的集中反映。尤其是涉经济民生领域的舆情,在网上呈现出高关切度、高共情度、高参与度等特点,相关舆情点多面广、酝酿周期缩短、持续时间更长,是网上舆论引导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和改进对网上舆论热点的引导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聚焦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社会广泛关注的网上热点敏感点,积极探索舆论引导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
二是建立健全网上热点引导工作机制,督促涉事地方和部门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强化主动引导和有效引导意识,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加强权威信息发布,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着力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加大专业支持力度,组织专家学者针对舆情热点及时发声。
三是善于整合运用新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推进政务“新媒体矩阵”品牌建设,提高新闻发布引导能力。
5. 大力提升网络对外传播能力。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网民特点和需求,积极运用文字、图解、漫画、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对外传播,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让互联网成为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增进情感的新桥梁、文化交流的新纽带、信息共享的新空间。
三、丰富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就是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化作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用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
1. 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方向,大力打造公益、文化、原创节目,使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2.强化对优秀文化作品的网络宣传推介。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剧目以及相关专题研讨活动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这一方面有助于引导观众、网民收看精品电视文艺节目,另一方面引导行业集中资源多创作抒写人民心声、展现时代变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
3.发挥网络视听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以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为代表的网络视听原创节目生产数量与质量均实现质的飞跃,部分节目实现专业化、精品化,网络原创节目与电视节目对全网视频流量的贡献差距日益缩小。
近年来,网络表演(直播)等行业实施“直播”行动,加强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实施“直播演艺”,推动优质文艺资源借助网络扩大传播;实施“直播非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弘扬;实施“直播旅游”,文旅融合发展迎来新空间;实施“直播扶贫”,网络公益活动快速兴起。专项行动用优质直播内容挤压不良网络信息生存空间,努力实现“好平台有好内容,好内容有好平台”,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4.持续推进网络正能量传播工程。2019年以来,主要短视频平台紧扣全年重大主题和节庆热点,围绕爱党爱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正能量传播工程。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发挥短视频载体特色,引导网民自发生产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
四、做好网络评论引导
网络评论主要指网络媒介传递的具有评论性质的观点性信息,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发表的新闻评论,以留言、弹幕等多种形态存在的跟帖评论,在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社交平台或其他新媒体平台上以多媒体形态表达的网民意见等。除文字评论、图片评论或图文结合的可视化形式以外,网络评论还具有一些独具特色的形式。做好网络评论引导,充分利用网络评论在形式上的多媒体化、交互性、丰富性,高度重视网络评论作为表达民意重要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络评论引导的作用,及时释疑解惑、澄清是非、驳斥揭批。
1. 提升网络评论内容优质供给。讲事实是网络评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网络评论的要求和底线。尤其面对谣言等不实信息时,讲事实能够起到证伪和确立事实的重要作用。在网评引导中,围绕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不实信息的及时回应和辟谣等,可以运用梳理事件脉络、列举事实资料和利用数据图表等方法。讲道理是网络评论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先导。网络评论的核心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引导,强调逻辑性,重视说理性。讲情感是网络评论的传播要求。情感力量与理性力量的结合,往往能够发挥出强大作用。这就要求在讲道理时兼具一定的情感性,贴近和打动网民,让网络评论充满温情。讲形象是网络评论的重要手段。必须顾及评论对象的形象,强化重大主题的权威解读、主体形象的正面塑造。
2. 把握网络评论的传播策略。网络评论传播平台包括网站、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社会化问答社区等,这些平台承担着刊载评论产品、集合评论观点、提供评论讨论空间等重要职能。网络评论引导效果好不好、影响大不大,把握好传播渠道与策略至关重要。
网站是最传统的网络评论传播平台,主要包括新闻媒体网站、政府机构网站、商业门户网站等。网站评论的版面设计和专题策划因网站定位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社交平台主要包括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等,此类平台强调用户的互动和参与,评论也更加碎片化。新闻客户端和社会化问答社区是新兴的网络评论传播平台。新闻客户端强调渠道优势和针对用户的个性化评论推荐,社会化问答社区则以“你问我答”的形式改变网络评论的传播模式。
3. 搭建网络评论传播平台联动机制。在网络传播平台的联动机制中,需要搭建以新型主流媒体为主的网络评论平台,还要充分发挥社交平台的作用,内外联动形成引导合力。推动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平台等多平台联动传播,形成“一核多中心”“多核多环节”的网评引导格局,达到扩大舆论覆盖面、影响力等目的。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移动平台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各单位各行业可以形成以官方账号为核心,以新闻媒体网站、商业平台以及其他非官方账号为外围的“多核多环节”传播扩散的分发模式,实现网络评论引导的效果。
五、全面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作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重要指示精神,2016年以来,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共同培育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网络法治观念、文明用网习惯、网络安全技能、责任担当意识的新时代中国好网民。
1. 全面提升网络素养。引导广大网民不断提高网络素养,主动关注转发正面信息,坚决抵制负面有害信息。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线上宣传推广。针对网络安全、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网上违规违法问题,通过图文、微电影、短视频等鲜活生动、寓教于乐的形式,策划推出原创网络文化产品,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增强新时代中国好网民意识。开展线下网络素养教育。依托各地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学校、进课堂。重点增强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做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广大网民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对网络防护技能的普及力度,有针对性地传授网络防护知识,增强防网络诈骗和网络侵害本领。
2. 有效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探索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推出互动直播答题、互动小游戏、动漫视频、表情包等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活动和作品,确保网民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做到哪里,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网上文化生活。
3. 大力推动网络公益发展。落实网信事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网络公益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发扬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聚焦公益传播、公益募款、扶贫攻坚、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广泛动员网信企业、网络公益平台、网络公益组织、网络名人及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努力让互联网推动公益发展更快更好,让公益推动互联网底色更暖更亮。
第三节 网络内容治理
一、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强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要坚持系统性谋划、综合性治理、体系化推进,逐步建立起涵盖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各方面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坚持党管互联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网上网下一体化治理,强化党委政府管网治网职能,把握好党委领导、部门治理、地方治理、社会治理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明确治网相关主体权责,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法规、行政管理、技术规制、行业规范、社会评价、道德约束等手段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实现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将争取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着力影响容易受影响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最大范围争取人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风险、化解隐患,配好“刹车”再上路,坚决维护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
二、规范网络传播秩序
1. 规范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秩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要求,依法规范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秩序,做到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2. 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指的是,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转载服务、传播平台服务。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者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当转载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等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注明新闻信息来源、原作者、原标题、编辑真实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并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
播出和转载新闻类互联网视听节目的单位应当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赋予的新闻节目业务开办资质,所播出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必须符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内容来源应当是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和中央新闻单位网站登载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允许个人上载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信息采用方面要规范使用网络信息,规范新闻标题制作。
3. 规范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开展网络视听业务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
各地广电行政部门着力用行政化、机制化、市场化等手段强化对网络视听平台及内容的管理,深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引导网络影视精品创作。针对网络视听节目中的违规问题,强化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规范化、长效化、流程化管理。常态化加强对持证和非持证网站的协同管理,把管理覆盖到所有网络视听节目服务领域。强化内容审核长效机制建设,抓好总编辑内容负责制这个“牛鼻子”,严格按照三审制、先审后播制度,建立健全内容审核与日常监管机制,不给存在导向问题、版权问题、内容问题的视听节目提供传播渠道。加强对网络视听新业态的管理,把网络直播答题、短视频纳入有序发展轨道。着力加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OTT(互联网应用服务)管理,确保规范有序。
针对网络直播中的乱象,推广行业规范《网络表演(直播)内容百不宜》,为网络表演(直播)内容划出底线和红线。“百不宜”共涉及政治、宗教、民族、公共秩序、社会文化、两性等多方面内容,特别突出未成年人、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等方面的把关要求。
三、集中清理整治各类违法有害信息
1. 把握违法有害信息的分类和治理重点。严厉打击散布极端宗教思想、鼓吹暴力恐怖、挑动国家民族分裂、颠覆国家政权等有害信息。坚决管控网上意识形态领域错误思潮和观点,密切关注社会敏感突发事件网上舆情,严格管控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各类煽动性行动性信息,切实维护网上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清理整治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要不断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强化信息内容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大执法震慑力度,推进行业自律和网民共治。辟除网络谣言。坚持标本兼治,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媒体、互联网企业、专家、网民等各方力量,最大限度挤压谣言空间,消除恶劣影响。加强网络平台内容管理,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培养群众的自律精神、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群众的识别力和免疫力,教育引导广大网民守法自律,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2. 引导网民积极参与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积极动员网民参与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监督,是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已开通12377举报热线、网站、网络举报App等多种网络举报受理方式,直接受理网民举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网信部门均已开通了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网络举报受理方式,积极受理网民举报。各地各网站结合地方特色,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多样化的举报机制,制定多种举报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网民举报的主动性。
3. 加大有害信息的处置协调力度。要逐步打造联结全国各地、各网站、各相关部门的举报受理处置数据平台,进一步明确有害信息的受理范围和研判标准,明确网信举报部门对互联网企业处置有害信息的监督职责,不断加大处置力度、增强处置效果。充分发挥网络举报在打击网络诈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中的作用,建立协同处置机制,及时向相关执法部门提供有用线索,为广大网民筑牢安全屏障。加强举报处置的督导、督办,采用有效手段对有害信息的实际处置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形成举报、处置、打击的闭环。
4. 加大网络举报宣传力度。要以宣传介绍网络举报工作为重点,介绍网络举报工作职责、重要举措、最新成效,不断提升网络举报工作的影响力;以及时回应网民关切为抓手,不断畅通与公众交流的渠道,调动网民参与举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时公开政务信息为主要内容,定期向社会通报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依法处置有害信息的典型案例,提升网民对举报工作的认可度;以创新的宣传方式为主要手段,尤其是新媒体、新应用以及线下宣传活动,深入拓展网络举报的覆盖面。
四、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工作
网络生态治理事关人民利益,必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1. 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紧盯生态问题突出的重点平台、重点环节,集中清理淫秽色情、低级庸俗、暴力血腥、恐怖惊悚、赌博诈骗、网络谣言等负面有害信息。充分运用约谈整改、行政处罚、通报曝光等手段,对各类破坏网络生态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开展全链条全环节综合治理,在入口环节,约谈有关云基础设施提供者,要求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屏蔽恶意链接,清查接入服务;在分发环节,集体约谈国内主要应用商店相关负责人,责成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完善移动应用程序上架审核流程,提升安全检测技术能力,及时清理违法违规移动应用程序;在传播环节,督促微信、QQ、微博、论坛、贴吧等社交平台加强管理力量,针对群组传播特点,强化对群组中的站外链接、二维码的审核力度。
2. 压实网站主体责任。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互联网企业应对自身安全管理担负起主体责任,对法定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位,配备健全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在安全风险可控的良好生态下发展技术和产业。要督导网站平台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加强网站平台生态建设,提高主动发现、及时处置网站生态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 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采取组织宣传报道、开展社会评议、发动群众举报等形式。建立志愿者队伍,针对网上各类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进行社会监督、网络辟谣、网信普法,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生态治理。
4. 加强网上未成年人内容管理。着力把互联网打造成年轻一代网络文化价值引领的主阵地,促进青少年构建正确价值观,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联网优秀节目放在显著位置。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和鼓励创作传播适合未成年人的精品网络节目。督促指导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五、加强互联网行业信用建设和管理
1. 大力推进网络诚信制度化建设。大力宣传网络诚信理念,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识,大力营造依法办网、诚信用网的浓厚氛围。关注网民反映强烈的网络诚信问题,开展违规失信专项整治行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通过“诚信建设万里行”“诚信兴商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形成部门间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诚信建设。
2. 继续用好网络视听平台“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指的是,将明显触碰政治红线、道德底线或其他违法违规的网络视听作品纳入问题节目库,坚决清理出节目池。“正面清单”指的是,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网络视听精品纳入优秀网络原创节目库,进行重点扶持宣推。要求短视频平台建立“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并实行信息共享机制,采取在规定时间内限制违法违规账户上传短视频节目等联动惩戒措施,大幅提高上传账户的违规风险成本。
3. 强化行业信用监管,持续规范市场秩序。在网络直播领域,为防止违规主播在一个平台被查禁后,注册其他平台账号继续直播,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制定了行业“黑名单”“灰名单”管理制度,对违法违规的网络主播实施全行业联合惩戒。
六、推进技术治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互联网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技术为互联网治理带来一场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与体系重构,也为互联网行业的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注重互联网技术运用背后的价值观引导,将人与技术结合起来,共同治理互联网。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国家网信办和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都对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或功能的相关企业在加强平台责任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成为推进技术治网的重要依据。
第四节 互联网主阵地和主力军建设
一、壮大网络舆论阵地
1. 推进主力军上主战场,打造精锐传播力量。抓好“建、用、管”三个方面,不断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一是“建”。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要不断巩固拓展内容优势、平台优势、传播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网络平台,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扶持重点新闻网站做大做强,加大政策保障、资金投入和业务指导。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推动主流媒体综合运用各类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等服务,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管理服务共享融通,向移动端倾斜,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二是“用”。积极培育新兴网络媒体,加快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导和动员相关部门、机构等参与优质网络内容生产,入驻各大主要网络传播平台,探索打造新型网络传播矩阵。
三是“管”。严格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传播平台管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加大惩戒力度,形成有效震慑。夯实网络内容阵地基础,强化对重点新闻网站和理论网站的日常管理。加强网络媒体新闻采编规范管理,对可供网站转载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审核。
2. 加强网上理论传播阵地建设。持续巩固和拓展网上理论传播阵地,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得以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传播。加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理论频道建设,推动重点理论网站做好媒体融合,支持有关部门和社科智库机构开设理论网站,关注学术研究团体建设的理论网站发展。注重在传播手法、传播渠道等方面持续做好创新,充分考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青年群体等分众化特点,推动网上理论传播作品的生产做深、做透、做细、做实。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反映的不同网民群体的理论需求,有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网上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3. 聚焦年轻网民群体,创新传播方式。根据年轻网民群体的网络使用特征,创新传播方式方法,创新题材选择,以青年人身边事为素材,把握社会热点话题;创新表达方式,从以动漫表达为主逐渐扩大到“动漫表达、实景呈现、图片嵌入、在线互动”模块化和多样化表达;增强网上理论宣传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创新传播策划机制,建设好“理论专家参与策划、理论网站承担制作、商业网站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可操作、有实效的运作机制。
二、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1. 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加强新兴业态和互联网党建工作,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共筑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现实要求。2018年9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对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作出部署。
要持续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在互联网领域打造一支与党同心同德的党员和员工队伍。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组织力,切实提高互联网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企业党组织在网络综合治理中的政治把关作用,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牢固树立抓业务就要抓党建的意识,积极探索抓党建促监管的工作机制和方法途径,将“管事”和“管人”结合起来,切实承担起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责任。
2. 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全方位管理。落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加强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细化从业人员管理流程,构建从业人员管理体系。从业人员要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从业人员应当按要求参加网信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教育培训,内容应当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和国家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新闻舆论等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国家和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准入、奖惩、考评、退出等制度。
对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相关专业人员,从资格准入、业务指导、行为规范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加强网络评论员的选拔培训、管理、使用等工作,强化对互联网跟帖服务从业人员的准入管理和教育培训等。按照网上网下一致原则,针对总编辑、记者、审核员、主持人、嘉宾、境外人员等不同岗位的职业特性进行具体规范。在管理实践中,坚持“四个坚决不用”的标准:对党离心离德,品质不高尚的演员坚决不用;低俗、恶俗、媚俗的节目演员坚决不用;思想境界、格调不高的节目演员坚决不用;有污点有绯闻、有道德问题的演员坚决不用,把政治方向、价值导向、道德行为放在第一位。
3.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对报刊、广播电视机构从事互联网传播人员和重点新闻网站工作人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教育,开展全媒体理念和技能培训。加强对网络视听平台管理人员及创作人员、网络视听节目审核员等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强化对新型网络社会组织的管理,扶持引导网络主播等群体职业发展,加强教育管理,严格遵守政策法规和管理红线。
三、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
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全国网信工作会议精神,采取线上线下综合措施,积极开展网络人士统战工作,重点加强对网络名人的团结引导,培养壮大网络正能量。
1. 搭建网上正面发声平台。结合重大宣传主题和社会热点话题,引导网络名人通过社交平台与网民在线互动,回应网民关切,放大正面声音。
2. 开展系列国情考察活动。继续组织网络名人赴全国相关地方进行国情社情考察,发挥网络名人影响力,服务网上重大主题宣传。
3. 加强思想引领。组织开展政策理论培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网络名人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贡献力量。
第五节 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网信管理职责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担任组长。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办事机构,与国家网信办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揭开了国家网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这一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同时,优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职责,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利益,将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调整为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此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管理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明确了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区块链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职责包括“监督管理、审查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和质量”,首次把网络视听摆到了与广播电视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监管体制,下设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和直属机构监管中心,指导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挥自管自律自教作用,各地网络视听业务由各地广播电视行政机构进行属地管理。构建以许可证准入和以内容监管为核心的网络视听监管机制,通过《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三部规章,确立了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三大领域,即公网、专网和视频点播的规范和秩序。
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维护好网上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关键要落实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突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要求,把讲政治摆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网信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健全网信管理工作体系,及时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及时报送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重要情况,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考核,压实属地责任,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抓好落实,对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力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问责情形进行认定,提出问责建议,切实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小落实。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做所谓“开明绅士”,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
三、网信行政执法建设
2014 年 8 月,国务院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并负责监督管理执法。各级网信部门围绕党和国家重大部署,结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从严查处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对涉事网站进行约谈,责令整改,依法实施警告、罚款、暂停更新、关闭网站等行政处罚,同时加大对典型案件和违法违规网站的曝光警示力度,形成有力震慑。
1. 网信执法机构队伍不断加强。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国家网信办推动各地网信部门健全机构,加强网信行政执法专门队伍管理建设,明确网信行政执法职责权限。强化网信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实行资格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2. 强化属地监管执法责任。依托全国互联网站属地查询管理系统,明确属地监管执法职责范围,将全国网站细分至县(区、市)级,画出数字地图,分别列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地管理网站,新闻类网站,重点管理类网站3个清单。会同工信部门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内违法违规互联网站管理工作联动的通知》,明确常规和应急处置违法网站的规则和流程,确保在全国范围内及时高效关闭违法网站。
3. 推进网络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执法统筹协调职能,会同工信、公安等部门有关网络执法业务司局在网络综合执法协调机制的框架下,建立健全重大事项通气通报制度;加快推进省级涉网行政管理部门网络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全国互联网行政执法协调工作体系。
阅读书(篇)目
1.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
2.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3. 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思考题
1. 如何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推动网络正能量内容深入人心?
2. 如何切实有效地治理互联网的违法和不良信息,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
3. 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