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第七章 宣传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03-17   来源:学习出版社

 

    

  宣传教育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是一个有着 14 亿人口、56 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深刻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彰显远大理想又坚持共同信念,既坚守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尊重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铸魂工程,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的战略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 21 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清晰展望了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面对新征程新任务,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既有基础性内在性又有目标性规定性的重大任务来认识、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激发全体人民的信心和热情,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使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自信,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才能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十分显著的重要位置,先后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坚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社会生活全过程,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 

    

  1.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近年来,宣传部门调动各种宣传资源、宣传手段,运用理论文章、专题专栏、评论言论、通讯专访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立体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宣传既有理论层面的阐释解读,又有实践层面的培育引导;既有新兴媒体、网络平台的持续推送,又有文艺活动、公益广告等形式的广泛应用;既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又发挥机制建设的常态化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进入人们头脑,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方面的引领作用,持续刊播核心价值观主题词,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新闻报道、专题节目栏目和新闻采访实践之中。适应“微时代”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优势,聚合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的传播合力,广泛运用新媒体平台、微视频、微电影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盈网络空间,传播到广大网民,传导到社会各方面。持续举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活动,通过邀请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作者,走进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进行普适性的阐释宣讲,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广泛欢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响亮品牌。 

    

  2.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各地各部门各系统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和网络,弘扬良好家风家教,倡导优良校风校训,培育优秀企业精神,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和网络公益活动,打造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使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 

    

  3.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必须聚焦人们的工作学习、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设置生活情境、营造社会氛围,促进认知认同、强化体验体悟,使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公益广告穿透力强、传播面广,要注重选题规划和内容策划,加强广告阵地的资源整合和硬件建设,推进广告宣传的统筹协调和机制建设。礼节礼仪是塑造人们思想的重要形式,完善礼节礼仪规范,开展礼节礼仪教育,用礼节礼仪传递主流价值十分必要,要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吸收多样化要素,建立完善蕴含核心价值观的礼仪制度和规范体系,形成涵盖社会生活的礼仪安排。各类文化产品中涵育着社会主流价值,要注重运用科技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时代表现和艺术魅力,加强对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娱乐文化、网络文化等新的文化样式、文化业态的思想引导,使各类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4.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的保障作用。有关部门坚持把法律的规范性和引领性结合起来,聚焦道德约束不足、法律规范缺失的重点领域,把实践中得到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各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系列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规定,使之体现到地方法规规章中,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四、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扎实深入地抓下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就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突出重点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打下更加坚实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1.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群体。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社会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稳思想之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用模范行为让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力量,用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青少年时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生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把核心价值观作为人生根本遵循,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培育美好心灵,成就美好人生。公众人物社会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各行各业公众人物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2. 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领域。国民教育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要强化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教材教学、校风学风建设之中,体现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精神文明建设担负着向全社会宣传普及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要强化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根本任务,突出思想内涵,鲜明价值导向,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文化艺术产品是价值观传播的有效载体。要强化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身体力行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 

    

  3. 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点任务。宣传教育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级各类媒体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要聚焦核心价值观、倡导核心价值观,全媒体宣传、全栏目融入、全阵地普及,聚合起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势能和舆论气场。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是时代新人的杰出代表。要广泛发现、选树和宣传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深入开展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以先锋模范引领核心价值观建设。网络空间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持续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的网络舆论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法律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更好运用法治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捍卫英雄模范及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更好守护公平正义、弘扬美德善行,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环境和制度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关键在于践行。要坚持知行统一,注重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丰富内容手段,拓展渠道载体,不断深化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强化认同、付诸行动。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本质上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采取重大举措切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很好地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作出重要论述,充分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既加强面的广泛覆盖、线的分类指导,又注意把工作做到每个点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中央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加强不同领域和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作出规划部署,提出具体举措,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新的风险挑战。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看,当前“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地方和单位不想做、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空对空”“两张皮”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要从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结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2.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理性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加强社会心理分析,做好重大政策出台前后的社会心理评估,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聚焦社会救助对象、贫困人口、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群体,持续进行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3.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教书育人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围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构建以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为主体,文化思政、网络思政为浸润,学科思政为支撑的“大思政”格局,切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1. 开展谈心谈话,面对面做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联系学校、联系知识分子等制度,经常主动开展走访和谈心谈话,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坚持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之间、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谈心谈话。善于利用重要节点开展谈心谈话,做到工作变动必谈、发生重大变故必谈、遇到实际困难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必谈,真正把工作做到心坎上,防止简单以政治学习和集体谈话代替一对一谈心谈话的思想政治工作。 

  2. 用好信息网络,“键对键”做思想政治工作。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更好地吸引群众参与,做好联系服务工作。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打造有影响力的思政网站、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平台和账号,制作推出更多贴近群众的融媒体产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向基层干部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网络桥梁。 

    

  3. 注重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做思想政治工作。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群众性活动之中,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活动过程成为思想教育过程,引导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深入乡村社区、城市广场,广泛开展歌友会、棋友会、书友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调动广大居民的参与热情,营造和谐宜居的文化氛围。充分运用影视作品、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创作生产富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艺作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大力学习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三节 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 

    

  一、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本要求 

    

  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项经常性工作。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形势,切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1. 坚持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统筹好网上网下,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着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把好政治关,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和错误现象。 

    

  2.坚持突出思想内涵。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贯穿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广泛开展国情教育,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充分宣传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导人们深刻理解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坚持吸引群众参与。坚持热在基层、热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性,把统一组织教育活动与群众自发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使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网络,贯穿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实际效果,增加时代元素,满足群众愿望期待,生动活泼地开展特色鲜明、富有实效的各类教育活动,让人们共享祖国荣光、感受生活美好。 

    

  二、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主要任务 

    

  1.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理论基础、深刻内涵、精神实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进一步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2.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帮助人们及时学习、了解党和国家重要政策、重大部署的基本精神和取得的重大成效。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宣传党和政府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在解决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环境治理、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方面所做的工作,把对群众利益的安排讲清楚讲明白,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而努力奋斗。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3. 针对一个时期干部群众思想上的认识问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理顺情绪。聚焦一个时期干部群众思想上的认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既宣传成就、分析形势、解读政策、明确任务,又直面问题、聚焦热点。对在我国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既讲清楚如何正确看待,又讲清楚党和政府正在如何努力解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国际大环境、改革开放大格局、社会发展大进程看形势,从切身体会和身边变化中看形势,既看到局部更看到全局,既看到问题更看到成就,既看到暂时困难更看到光明前景。在形势好的时候看到问题不盲目乐观,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看到光明不悲观失望,始终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方式方法 

    

  1. 组织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系列论坛、报告会、百姓宣讲等主题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举办系列论坛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面向大众进行宣讲的创新安排,通过网络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与广大网民密切互动,能够很好地扩大宣讲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近年来,中央宣传部等部门举办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系列论坛,邀请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两院院士、先进典型等作主题宣讲,引起社会热烈反响。人民群众是主题宣讲活动的“主角”。要广泛组织开展百姓宣讲活动,组建各级百姓宣讲团,动员党员干部、企业职工、青年学生、妇女儿童等积极参与,聚焦群众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实际,紧密联系城乡变化、家庭变化、身边变化,以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讲好履职敬业、追梦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2. 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一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是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就是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利用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出台、重大历史纪念日和节庆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等重要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集中宣传教育。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展望十三五”“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和我的祖国”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学习体验、先进模范学习宣传、主题作品征集、知识竞赛、“开学第一课”教育、国防教育、节日游园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便于参与、乐于参与、主动参与,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团结奋进的浓厚社会氛围。 

    

  3. 组织编制各类宣传资料。围绕重大宣传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运用现代时尚元素,精心创作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宣传挂图、公益广告、动漫作品等,深入宣传形势政策和基本国情。近年来,组织编制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宣传挂图,在全国城乡基层广泛张贴悬挂和使用,产生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国情知识教育读本》,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行深刻揭示,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积极拓展全媒体传播渠道。抓住新技术新应用推动手段载体创新,开拓形势政策教育传播渠道,是宣传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打开新局面的必然选择。注重运用“两微一端”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以现有品牌新媒体平台为龙头,借助科技手段、时尚元素和现代表现,建设一批“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把工作从线下做到线上,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思想。围绕重大宣传主题和重大时间节点,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渠道,主动设置议题、推出系列话题,运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的方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 

    

  5.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各地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各地各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成功经验做法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记得住、传得开的特色品牌活动,及时加以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宣传教育效果。 

    

      第四节 思想道德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日益提高,思想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坚实道德根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有力道德支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丰润道德滋养;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磅礴道德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作出重大部署。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筑理想信念之基上下功夫,在立主流价值之魂上下功夫,在固尊德守德之本上下功夫,在树时代文明之风上下功夫,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深化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由真学真懂上升到真信真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刻认识理想信念和伟大梦想蕴含的逻辑力量、科学本质、理性特征、道德规范。 

    

  2. 强化人们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深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观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赓续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 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文化经典、历史遗存、文物古迹承载的丰厚道德资源,弘扬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嘉言懿行,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地植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三、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道德建设,知之不难、行之不易,重要的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1. 发挥教育引导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遵循人们的心理认知和接受规律,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面上教育引导与个别交流疏导结合起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抓好全社会的教育引导。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体现到各学科教育之中,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道德教化的过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各类先进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是全社会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通过不断改进创新先进模范学习宣传形式,让英雄和模范成为鲜亮的时代符号、成为引领风尚的时代标杆。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修身立德作为终身必修课,始终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风尚的维护者。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 发挥实践养成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道德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要充分运用重大纪念活动和重要传统节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引导人们在参与中激发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愿、提升道德境界。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把良好的道德情操体现到工作生活、社会交往、网络空间、旅游出行等各个方面。各类创建活动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把道德建设要求融入贯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推进诚信建设,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要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网络信息内容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要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上道德实践,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让正确道德取向成为网络空间的主流。 

    

  3. 发挥法律制度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通过法治手段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也要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确保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坚持严格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定期发布道德领域典型指导性司法案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推进全民守法普法,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公共政策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要实现政策目标和道德导向的有机统一。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突出体现自身特点的道德规范,更好发挥规范、调节、评价人们言行举止的作用。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抓住重点领域,围绕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推动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第五节 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爱国主义教育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二、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1. 爱国主义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鲜明的民族意识和崇高的爱国情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得以维系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中国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伟大历程把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注入了新活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只有坚持在全民族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精神振奋起来,才能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 

    

  2.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党在团结带领人民长期奋斗过程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光荣的传统,这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献、重要人物,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3.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加强祖国统一教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引导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三、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载体 

    

  1. 加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书写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和革命力量,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要坚持建设、管理、使用并重,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综合效应。依托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科学工程等,建设一批展现新时代风采的主题教育基地。优化展陈内容,改进展示方式,建好数字展馆,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旅游内涵式、规范化发展。 

    

  2.抓住重大节庆纪念活动有利契机。以重大节庆纪念活动为契机,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传统和现代节日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教育。抓住国庆节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国庆新民俗,使国庆黄金周成为爱国活动周。开展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精心组织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引导人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要严格遵循基本的仪式礼仪规范,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仪式感和庄严感。 

    

  3. 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爱国主义并不要求人人都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而是更需要人们发扬主人翁精神,把对祖国的强烈情感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要引导全体人民培育积极进取、理性平和的心态和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正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理性表达爱国情感。聚焦爱国主义主题,生动讲好爱国故事、大力传播主流价值观,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更接地气、聚人气,更有情感、有温度。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网络内容建设,广泛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四、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1.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意义重大。全民国防教育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国防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受长期相对和平环境和多元多样社会思想文化影响,部分干部群众和平麻痹思想有所滋长,国防意识有所淡化,履行国防职责和义务的自觉性有所弱化,甚至出现诋毁英雄、抹黑军队、适龄青年拒服兵役、国防工程和军事设施遭到破坏等现象。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聚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意义重大而深远。 

    

  2.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新时代加强全民国防教育,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充分发挥全民国防教育塑造和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汇聚中国力量的特有功能和作用。将全民国防教育纳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水平和综合效益。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学习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和外部安全。深入开展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强化风险意识,科学辨识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通过扎实有效的全民国防教育,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3. 分类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对象、地域、时间、内容和手段“五个全覆盖”。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为重点,不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为促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下大力气抓好领导干部的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加强国防素养,提高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夯实学校国防教育的基础地位,推动国防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坚持不懈地抓好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列入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教育计划,结合政治教育、文化建设、业务培训、体育活动等普及国防常识。把国防教育纳入城乡基层组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结合征兵宣传、拥军优属、军民共建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村民进行国防教育。 

    

      第六节 先进典型学习宣传 

    

  一、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格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注重发挥英雄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选树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榜样模范在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中的重要作用,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大量涌现。这些先进典型使我们倡导的价值观念变得具体生动、可感可知,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价值观的力量,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大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力度,持续做大做响做强典型宣传品牌,重点打造 5 个层次的典型宣传格局,有力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 时代楷模。2014年以后,对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目前,“时代楷模”宣传发布已经成为规格层次最高、宣传力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学习宣传的品牌项目,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同。 

    

  2.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5个类型。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对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最美人物。“最美人物”是中央宣传部构建部门协同、分层推选的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来自各系统、各部门、各行业劳动者的先进模范个人和群体。近年来,通过大力宣传选树,推出“最美职工”“最美医生”“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铁路人”“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等“最美人物”,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平凡榜样。 

    

  4. 中国好人。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鼓励网友积极发现身边好事、推举身边好人,每月按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 5 类发布“中国好人榜”,评选出的身边好人包括医生、教师、护士、警察、出租车司机、保洁员、快递小哥、一线员工和农村群众等,他们以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诠释了道德的力量、价值观的力量。 

    

  5. 身边榜样。近年来,持续开展“你好新时代”“时代新人说”等宣传活动,各地各部门也通过设置“善行义举榜”,举办本地区本部门榜样人物评选,宣传推出了一大批来自基层一线、群众身边的榜样人物,发挥了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 

    

  二、讲好新时代先进典型故事 

    

  大力推动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改进创新,使宣传的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1. 找准典型定位。随着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观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和习惯随之改变,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不断提升,典型宣传靠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式的宣传已经很难深入人心。这几年,典型宣传效果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每一个典型明确定位。只有找准典型定位,挖掘好典型事迹,展示好典型的闪光点,才能使典型有血有肉、生动鲜活,使承载的价值观力量有效发散出去、传播开来。 

    

  2. 把握时机节奏。注重配合重大主题和时间节点,研究确定宣传发布时机。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和教师节、医师节、中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时间节点,集中推出先进典型,力争把每一个(批)先进典型宣传做深做透、做出影响,使典型宣传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3. 聚焦基层群众。无论是典型选树,还是典型发布,都要坚持立足城乡基层、贴近干部群众。拓展选树典型的视野,既要关注改革攻坚、科技创新、实业报国、教育医疗、强军兴军等事关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也要关注推进城镇化、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努力在党员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革命军人等各类群体中发现和推出更多的先进模范,力求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 

    

  4. 讲好典型故事。宣传典型,就是要挖掘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奉献付出,讲好他们平凡朴素却又生动感人的鲜活故事,以故事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把改进创新典型宣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用心用情用功讲好先进典型的故事,既要见人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揭示出典型好在哪里、美在何处,展示出他们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让人们在受到感动的同时得到启迪。 

    

  5. 实现立体传播。树立全媒体、融媒体思维,综合运用媒体报道、社会宣传、文艺作品、网络传播和公益广告等多种载体方式,推动不同媒体、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立体化、细节化讲述他们的事迹、展现他们的风采。电影电视、报告文学等文艺作品,这些宣传方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贴得很紧,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先进典型宣传的重要载体,要在内容出新出彩、形式丰富多样上下功夫,注重传播效果,提升社会效应。注重把握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的特点和习惯,做好分众化、精细化传播,做好“微”字文章,用好图文图表、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形式,让先进典型报道动起来、活起来,使先进事迹传得快、播得广,使先进典型立得住。 

    

  三、加大先进典型关心关爱力度 

    

  关心关爱先进典型,尊崇褒扬英雄模范,就是坚守我们社会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品格,就是守护我们民族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要采取多种措施,褒奖先进模范人物,让他们得荣誉、享尊重、受关爱,形成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1. 强化政策法规导向作用。关心关爱先进模范人物,必须构筑起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制定完善褒扬奖励先进模范的具体规定,让先进模范人物有政治荣誉、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党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为尊崇先进模范提供了基本制度规范。要以贯彻落实重要法规制度为契机,完善礼遇先进模范人物的措施办法,确保尊崇先进模范有保障、可操作。 

    

  2. 持续关心先进典型成长。先进典型有一个从发现到培育,到宣传推广,再到学习成长的过程,有其特殊规律。要持续跟踪先进典型的成长发展,宣传展示新进步新成绩,不断揭示其精神价值;引导他们始终不忘初心、不忘本来,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保持良好心态和社会形象,为先进典型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旗帜鲜明捍卫英雄模范。综合运用法律、行政、道义的力量,坚决批驳回击那些诋毁先进、抹黑英雄的言行,激浊扬清、以正视听,捍卫先进模范人物的形象和荣誉。一段时间以来,恶意解构、亵渎戏谑英雄模范的错误言行不时发生。否定人民的英雄,就是否定英雄的人民,目的是通过抹黑一个个具体的英雄人物,虚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从而摧毁信仰、扰乱人心。对这些错误现象和消极影响,必须及时予以制止。 

    

  阅读书(篇)目 

    

  1. 习近平:《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版。 

    

  2.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3.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思考题 

    

  1.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如何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任务? 

    

  3.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 

    

  4.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 

    

  5.如何进一步提高先进典型宣传的多样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