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
发表时间:2021-04-12   来源:学习出版社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的战略任务。宣传思想战线应自觉担负起新时代的使命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积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第一节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 

    

  一、意识形态及其功能 

    

  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或迟或早也要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不是机械地决定于社会存在,而是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从社会意识中提炼出反映社会存在的高级的、抽象化的思想观念,构成社会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是耸立在社会生存条件之上的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式中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占据着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功能。 

    

  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具有政治建设功能,起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作用;具有政治动员功能,通过确定宏伟目标、勾画美好蓝图,团结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之长期奋斗;具有政治整合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把社会上的各种思想意识统摄起来,批驳错误观念,消除错误观念的社会影响。 

    

  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充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凝聚人心、稳定人心的重要作用,是社会的“水泥”。意识形态中的核心价值、思想道德还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言行的作用。 

    

  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全体人民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坚定“四个自信”,教育人民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生就是在与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交锋的斗争实践中度过的。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随着革命形势发展不断深化,随着斗争实践丰富不断提高。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逐渐重视意识形态工作。1929 年 12 月,古田会议决议强调,“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更加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旗帜在意识形态领域高高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主体责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科学指引,推动全党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关系一个国家举什么样的旗帜、确立什么样的制度、坚持什么样的理论、走什么样的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如果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总体保持向上向好态势,同时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面对的形势依然复杂,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严峻,意识形态斗争和较量有时十分尖锐。突出表现为,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相互交织,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渗透遏制。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以更有力的领导、更有效的举措,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拓展意识形态阵地,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统一思想、凝魂聚力。 

    

  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应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都决定了我国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同时,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党中央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形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项战略任务。 

    

  实现“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不懈奋斗。因此,把实现“两个巩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就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干什么。 

    

  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就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怎么干。 

    

  建设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特别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凝结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就要全面反映辉煌成就,讲清楚成就背后的理论逻辑、道路模式、制度原因、文化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底气;就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实现广泛有效的传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精心开展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创新话语方式,以小切口讲大主题,以小人物讲大时代,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开展互动化、对象化、分众化的理论宣讲,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加强传播手段创新,运用可视化呈现、精准化推送、个性化定制,提升传播的到达率和接受度。着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扎实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第二节 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方针原则 

    

  一、坚持党管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具有明确的政治属性和政治标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意志、党的主张体现到意识形态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对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和重大工作部署,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媒体,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无论是社科理论、文化文艺还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自觉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传播好党的声音和主张,一把尺子量到底,决不允许有“特殊成员”和“舆论飞地”。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至上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深刻诠释了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充实人民精神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精神境界,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励动员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三、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 

    

  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落实和强化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主管主办原则,即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责任上明确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如果主管主办的意识形态阵地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而造成严重影响,将视情节轻重问责处理。属地管理原则,即在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上按照党组织所属地域明确管理责任,如果辖区内意识形态阵地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问题而造成严重影响,将视情节轻重问责处理。 

    

  无论是主管主办还是属地管理的意识形态阵地,都必须将把握导向、丰富内容、提高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导向不改、阵地不丢。必须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下好先手棋,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部位、重要节点、重大事项的监测,查找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及时掌握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 

    

  四、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 

    

  意识形态管理要善于立。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立与破是一对辩证关系,立是前提,破是保障。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立”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 

    

  意识形态管理要敢于破。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有“破”的勇气、“破”的智慧,即破除落后的封建残余思想、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西化”、分化战略和“颜色革命”图谋。“破”就是增强责任担当,发扬斗争精神,敢于亮剑、扶正祛邪、激浊扬清,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舆论,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歪理邪说,对那些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论,对那些挑战价值底线、践踏社会良知的失德行为,坚决进行批驳、抨击、惩戒。 

    

  坚持立破并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能只讲立、不讲破,对错误思想和错误言论听之任之;也不能只讲破、不讲立,分不清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看不清主流和支流。意识形态工作在以立为本的前提下,应坚持立破并举,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坚持正确导向,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帮助人们明辨是非。 

    

  五、坚持守正创新、正本清源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就从哪里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立足新时代,找准新方位,担当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现在已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意识形态管理应当着力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同时继续做好正本清源的工作。 

    

  在守正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老祖宗”不能丢,对于一切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言行,必须敢抓敢管、坚决斗争。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应当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创新内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创新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提高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意识形态管理创新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研究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研究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根据时代的要求改进创新、开拓前进。 

    

  六、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全胜,决不能有丝毫妥协和退让。 

    

  敢于斗争。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有斗争。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对那些恶意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言论,决不能为之提供传播平台和传播空间。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 

    

  善于斗争。斗争是一门艺术,要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斗争的重要方法。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加强分析,举一反三,更好把握规律,掌握防范应对之策,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谋求合作、争取共赢。坚持走群众路线,引领人民群众在斗争中辨是非、明方向,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节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和通报 

    

  一、意识形态舆情监测预警 

    

  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是做好意识形态管理的重要前提。加强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和处置工作,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作要从意识形态舆情监测预警环节入手。 

    

  意识形态舆情监测预警,是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和通报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及时应对处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着重把握以下方面。 

    

  抓住监测预警重点内容。重点关注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观点和错误社会思潮,对一般热点问题进行“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解读和炒作的言论,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谣言和煽动性信息等。 

    

  明确监测预警主要范围。就监测途径和手段而言,意识形态舆情监测预警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重点关注主要媒体、网站和社交平台等,加强与各有关重点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发现各领域的问题倾向,实现网络共建、信息共享。 

    

  完善监测预警方法手段。在信息时代,单靠人力进行监测预警已难以胜任,但技术应用也不能包打天下,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各级各部门及有关科研教学机构舆情监测队伍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分级监测网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对敏感舆情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力和感知力,加强风险预警和管控,力求做到全覆盖、不遗漏。 

    

  做好舆情信息鉴别筛查。判断舆情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误差,及时向有关部门、地方或单位了解核实。判断舆情是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有些舆情初期并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或意识形态属性不强,但其发展演变也会出现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的现象,因此对此类苗头倾向也应予以关注。 

    

  及时整理报送。第一时间将值得注意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整理上报,有助于科学决策、妥善处置,尽快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 

    

  二、意识形态领域综合研判 

    

  意识形态领域综合研判,是在意识形态舆情监测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舆情特点、原因、规律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对其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对引导和防范化解的意见建议。意识形态领域综合研判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我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面对互联网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必须下大力气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综合研判工作。综合研判工作要着重把握好以下方面。 

    

  坚持科学的评判标尺。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方向、领导力量、理论指导、制度体制、价值遵循等诸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为标准,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既不“泛政治化”,也不“去意识形态化”。不把一般问题当成政治原则问题,也不把政治原则问题当作一般学术和思想问题来对待。 

    

  坚持党性原则。意识形态工作处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最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线,时刻面对相互作用、相互激荡的各种观点和思潮。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够沉下心、稳住神,才能够把准方向、站稳立场、守住底线,才能够直面问题、冷静观察、科学研判。坚持党性原则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两个巩固”根本任务,忠诚履责、坚守原则,不躲不绕,敢于啃硬骨头。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联系的观点,自觉运用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着眼辨析引导和风险防控,既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又防范“灰犀牛”事件,不断增强研判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坚持发展的观点,立足党心民心、思想导向、舆论生态、国内外形势、对外影响等,客观、全面、真实掌握情况,有的放矢分析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的最新表现与变种,研究社会心态状况和发展趋势,摸清重要社情民意的苗头倾向,不断增强研判工作的预见性。坚持辩证的观点,分清主流支流,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既不把点上的问题说成面上的问题,也不把全局问题说成局部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区分情况、合理把握分寸,处理好个性与共性问题,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把握好时度效。意识形态领域舆情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一般经历从萌芽、发酵到升温、扩散的过程,有潜伏期、发作期和传染性。如果诊断不及时、防控治疗不到位,有可能急剧扩散和蔓延,甚至难以控制。因此,要立足抓早抓小,把工作做在前面、落在细处;立足精准有效,及时准确窥见本质、看清走势。网络新媒体时代,舆情周期大幅缩短、热点生成大幅提速。各级党组织必须尽快适应这一新特点,不断提升迅速分析研判、准确评估风险的能力,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及时表明立场、拿出态度、妥善处理。 

    

  突出综合、把握重点。突出综合,就是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既站在政治角度看待问题的性质,又从经济、社会、文化、民生、司法等多领域视角分析问题潜在影响;既围绕意识形态安全主线提建议,又通盘考虑各部门职能综合施策。把握重点,一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社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贪污腐败等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二是思想文化建设、重大社会思潮及其新动向新表现。包括国内思想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旋律建设情况,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情况。三是涉及国家安全、主权和各级党委政府辖下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政策问题,以及国际局势中的重大事件、社会思潮及其对国内的影响等。 

    

  坚持全党动手。全党动手抓意识形态是我们党的重要优良传统。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运用各种资源、凝聚强大合力,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联合的全党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综合研判的制度机制。党委常委会(党组)每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及时向党中央或者上级党委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等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及时通气、加强会商,推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全覆盖。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重大舆情会商研判机制。 

    

  三、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通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每年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向全党发出通报,对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通报,主要是围绕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重大事件或者一段时间内意识形态领域舆情的综合分析研判情况,表明态度立场、发出信息预警、明确意见建议。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通报最终落脚点在于统一思想、分清是非、把握重点、指导工作,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通报一般分为定期通报和专项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通报要全面、客观、精准、及时。全面,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围绕本地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全面反映一段时间内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和工作情况。客观,就是对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描述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既不遮掩隐瞒把大事说小,也不风声鹤唳把小事说大,出现事实性差错。精准,就是准确把握综合研判成果,语言表述表达准确到位,既能抓住重点焦点,又注重增强系统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提出的对策建议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及时,就是要有兵贵神速的工作意识,在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通报到位,确保通报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抓好意识形态情况通报落实工作。意识形态情况通报最终落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实际成效上。各级党委(党组)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按照规定范围及时传达通报精神,将通报事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对通报的信息预警要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提前谋划、做好预案,力求治于未病、治于未乱,避免出现大的意识形态事件和舆论漩涡。对专项通报的重大问题、重大舆情事件等,加强专题学习研究,及时举一反三、自查自纠。对有责任不落实、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问题的,按规定追责。 

    

             第四节 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一、各类新闻媒体和有关网络传播平台管理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守住守好阵地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意识形态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各种错误思想就会去占领。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要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各类新闻媒体和有关网络传播平台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把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都纳入管理范围。 

    

  健全法律制度。坚持网上网下管理同一标准、同等要求,统一管理度量衡。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制定修订网络管理专门法律法规,健全互联网治理的法律体系。将民法、刑法、著作权法等实体法律向网络领域延伸,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意识形态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在网上网下执行好。在立法周期较长的情况下,用好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惯例做法,先把网上突出问题管住管好。 

    

  明确管理责任。落实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制度,对有明确主管主办单位的,坚持谁主管主办谁负责。对没有主管主办单位但有明确审批部门的,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级管理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新闻媒体和传播平台加强管理。强化商业传播平台直接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有害信息的主体责任,提出明确的工作标准、时限要求,逾期没有处理或处理不到位的,应予以严肃追责。 

    

  严格监督执法。对各类商业传播平台实行准入管理,符合条件的网络平台,授予相关资质;不符合条件的,要求限期作出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予以关停下架。依法用好用足各类处罚手段,该行政警告的明确警告,该经济处罚的处罚到位。对屡次违规、问题突出的网站,计入年检考核,该暂停业务的果断暂停,该注销资质的坚决注销。大力开展网络综合治理和执法专项行动,对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网络敲诈等网络舆论生态突出问题,持续进行专项整治。 

    

  二、各类社科研究机构和有关思想理论阵地管理 

    

  社科研究机构是指以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主要包括社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会、学会、智库等。思想理论阵地主要包括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这两类阵地是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社科普及的重要平台,是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阵地,必须切实管住管好。 

    

  在各类社科研究机构的管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学术研究,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现象。在课题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学术成果的审核,对政治倾向有问题、思想观念存在错误的作品,坚决予以制止。对所属学术期刊、出版社、网站等的选题和内容进行审核。进一步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研究项目的管理。加强对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的管理。 

    

  在思想理论阵地的管理上,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着力提升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的质量和品位,坚持守正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大力推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工作创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打造更多高品质、高品位、高规格的品牌,让活动更加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三是全过程把好关口,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确保活动全程不出现政治导向问题;对相关活动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遵守宣传纪律,避免出现负面舆情。 

    

  三、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各类学校管理 

    

  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是进行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类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职责,是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重点。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各类学校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学、研究和宣传全过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强阵地。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积极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着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自觉抵制并坚决批判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正本清源、针锋相对,帮助广大领导干部和青年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分清是非,切实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错误思想侵蚀。加强教学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决不允许任何人利用课堂公开散布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观点。 

    

  规范平台阵地建设。完善学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强化对校园网站、新闻网页、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等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各种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读书会、学术沙龙、社团组织等的引导和管理工作。 

    

  四、各类出版发行机构和出版物管理 

    

  出版发行机构是各类出版物创作生产的重要场所。出版发行机构主要包括报社、期刊社、图书出版社、音像电子出版社、网络出版单位,以及发行单位,包括新华书店、邮政系统等国有发行渠道、各类非国有发行机构、出版物进出口企业、出版物文献数据库平台等。出版物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以及由出版发行机构所办新媒体等新兴出版传播形式。 

    

  对出版发行机构和出版物的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主要包括加强出版内容建设和监管,确保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正确,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出版发行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社,通过选强配好出版单位领导班子、提升业务本领、弘扬优良作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出版发行人才队伍;加强出版发行单位内部经营活动把关审核机制建设和监管,确保严格按照相关法规纪律要求运行,对本单位各项出版活动、经营和资本运作等活动、举办评选评奖、论坛报告会、展览培训等,按照相关规定报批。 

    

  加强各类出版发行机构和出版物阵地管理,要遵循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准入管理。由符合规定条件的主管主办单位向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审批。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出版单位、从事出版活动。二是通过落实主管主办制度和属地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主管主办单位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导向、管队伍、管大事、管资产。属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出版发行单位和出版市场的监管,通过完善通气、审读、约谈、督查、质量检查、年度核验、社会效益评价考核等工作机制,了解掌握出版发行机构的出版经营情况,检查“三审三校”、重大选题备案等重要出版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及时纠正违规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宏观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出版舆情监测,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地方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完善有利于主题出版、主题宣传的引导机制,推动出版企业聚焦内容生产,不断推出精品内容;加强出版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和出版业总量结构布局规划等,完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出版发行市场秩序,为出版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既坚持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又不断创新完善管理形式,提升管理效能。 

    

  五、各类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机构和文化服务机构等管理 

    

  各类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机构和文化服务机构是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机构包括各类歌舞戏曲剧院、电影院线和各类媒体、网站创办的文艺频道栏目节目等,文化服务机构包括演艺场所、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在各类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机构和文化服务机构创作生产的文艺文化产品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各类人群的价值理念和思想观念。文艺文化阵地的管理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 

    

  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指导各类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机构切实提高整体质量水平,努力创作生产传播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良好社会风尚。依托公共文化阵地,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贯穿文化文艺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全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用先进文化占领网上网下各类文艺文化阵地。 

    

  强化内容管理。所有文艺创作生产传播机构,都要健全内容管理机制,加强甄别审核,严把政治方向关、价值导向关、审美取向关,严把主要演员和节目嘉宾关,严格清理内容导向出现偏差、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作品,坚决遏制泛娱乐化、泛物质化炒作。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依法严格审批演艺市场演出内容,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管理力度,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现象,杜绝违规内容。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坚决封堵境外政治性有害出版物向境内渗透,加强引导,严格执法,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严格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内容管理。对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举办的各种讲座论坛、展览、培训等,把好主题关、作者(主讲)关、内容关。 

    

              第五节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承担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予以明确的党内法规制度,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有力举措。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手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创新。为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中央先后制定下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两部党内法规,构建起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党委(党组)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各级党委(党组)及其主要负责人、党委(党组)分管领导、党委宣传部等方面的主要责任。 

    

  各级党委(党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应当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带头批驳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 

    

  党委(党组)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党组)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委(党组)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 

    

  党委宣传部作为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职能部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履行指导、组织、协调、管理、督查和抓好落实的职责。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应当将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执行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监督检查范围。各级组织部门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作为评价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在考察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应当注重了解考察对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 

    

  党员干部应当增强党员意识,牢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决不允许参加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二、各级党委(党组)主要承担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 

    

  1. 坚持和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 

    

  2.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3. 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清主流支流,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4. 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中体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指导和督促检查下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 

    

  5. 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6.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 

    

  7.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8. 领导、组织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处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对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错误思潮和言论,应当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及时有效发声。 

    

  9. 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知识分子的团结引导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10. 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三、在巡视巡察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中央巡视安排。从十八届中央第十一轮巡视开始,在中央巡视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都对在巡视巡察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很多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也按照规定要求,在巡视巡察中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 

    

  实践证明,中央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巡视安排的决策很及时、很必要。通过巡视巡察,各级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思想自觉和责任担当得到明显提升,许多长期困扰意识形态工作的难题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解决。被巡视地区、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诚恳接受、严肃对待反馈意见,在认真研究、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拿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落实各项整改任务,有效推动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解决。 

    

  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日常监督检查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制度。日常监督检查机制,是各级党委(党组)把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到日常工作、落实到基层组织、落实到所属阵地,确保层层压实责任、人人担当责任的制度设计。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落实“四个纳入”情况。各级党委(党组)应当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责报告的重要内容等,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方法、程序。党委(党组)应当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决破除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把意识形态工作当成软任务、软指标,甚至当成宣传部门一家之事的错误思想。坚持全党动手,自觉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中体现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努力形成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分工负责的生动格局。 

    

  定期分析研判情况。各级党委(党组)应当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定期向上级党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及时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定期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指导和督促下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全面负起领导责任,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抓紧抓实。 

    

  定期督查情况。党委宣传部定期汇总梳理下级党委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每年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督查,督查结果要向同级党委报告,并报上级党委宣传部。 

    

  严肃追责问责情况。各级党委(党组)依照有关规定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力、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严重影响的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追究责任。各级党委宣传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有关规定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问责或者提出问责建议。 

    

  阅读书(篇)目 

    

  1. 习近平:《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2. 习近平:《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3. 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 

    

  4. 习近平:《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思考题 

    

  1.如何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 

    

  2.如何全面把握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方针原则? 

    

  3.如何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4.如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