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选自《幸福新时代》)
发表时间:2021-10-27   来源:学习出版社

  中华民族历来是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伟大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回望2017年的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后,饱含深情地说:“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这是对创新创造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人民的点赞。

   

  在伟大的新时代,我国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在创新中实现了新的跨越。中国人民敢于争先,迸发出让世界惊叹的创造伟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努力走在世界前列,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创新创造、超越自我,始终是新时代向上向好的主旋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952年仅为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679亿元,居全球第11位;2010年达到412119亿元,超越日本并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1952年实际增长174倍。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1961—1978年,年均贡献率仅为1.1%。1979—2012年,年均贡献率为15.9%,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8年,年均贡献率提升至28.1%,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贡献率达到27.5%,比1978年提高24.4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5%,跃居全球第一。2011—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0%。

   

  自2006年以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伟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对世界经济发挥了带动和拉动作用,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有力证明,世界需要中国,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0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我国成为世界上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的大国之一,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历史性跨越不仅让中国人民自豪,更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发展的魅力。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世界第一

   

  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突出创新战略引领,持续推动技术突破,不断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获得了新红利。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升格为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创新创造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49.7万件,同比增长6.9%,全年授权发明专利5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6.9万件,稳居世界首位。全年商标注册576.1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7553件。作品登记量331.6万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172.3万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4位,较2015年提升了15位。创新创造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一批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明创造,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9年居世界首位,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重视创新,中国人民注重创造,中华民族充满智慧,有能力走在世界创新的前列。

   

  我国企业注重创新创造,向科技要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持续发展。2020年,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075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0.12%;有396家企业申报发明专利48.43万件,比上年增长19.4%,发明专利数量连续多年持续增长。

   

  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依靠创新不断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2020年,我国企业500强中共有332家企业申报了参与标准制定情况,参与制定国际标准7571项,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国际上赢得更多话语权。

   

  为有效调动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我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了涵盖授权确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网,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为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截至2021年6月,全国在建和已运营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数量达到50家。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布局,推动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将在2021年内再建设20家左右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高效快捷。

   

  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有效开展维权,为我国的创新创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进一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世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数量第一

   

  新时代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我国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向着做强做大做优的方向迈进。以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2021年8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榜单显示,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达143家,较上年增加10家,上榜企业数量再次超过美国(122家),蝉联榜首。近年来,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上榜数量再创新高,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财富》杂志的分析指出,自199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27年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数量在排行榜中如此迅速地增加。

   

  企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我国企业敢于参与世界竞争,敢于冲刺世界一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控制力的大企业,极大地提振了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

   

  我国企业持续做强做大做优。进入2021年排行榜的中国企业不仅在数量上优势扩大,而且企业经营状况在横向对比中也有提升,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与潜力。中国企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小、散、弱的局面。

   

  作为大企业群体,我国企业500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向制造业产业链的中高端跃升。在上榜企业相关经营指标整体下降的背景下,2021年上榜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平均利润、销售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均与上年基本持平。收入方面,2021年上榜中国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超过世界500强的634亿美元;利润方面,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33亿美元;收益率方面,2021年上榜中国企业销售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超过世界500强的5.2%和8.4%。

   

  中国减贫贡献率全球第一

   

  贫困是中国人民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约97.5%。从规模巨大的贫困人口和非常高的贫困发生率,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程度和中国人民的艰苦生活。

   

  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执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让人民脱贫致富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改革开放为中国注入了发展的强大活力。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4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我国仍然有9899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压力依然很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全方位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一年脱贫1000万人的世界减贫奇迹。

   

  8年,近1亿人脱贫,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实现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自身发展与世界连在一起,积极融入世界发展中。外交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编制发布的《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的实践》显示,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深化国际减贫合作,助力全球减贫工作,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我国设立了“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全面落实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在南南合作圆桌会上宣布的“100个减贫项目”,在“东亚减贫合作倡议”“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框架下扎实推进合作项目。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

   

  我国不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通过多边、双边渠道,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建设能力,打造减贫和发展新引擎,推动减贫国际合作,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帮助发展中国家,助力国际减贫,让世界共同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胸怀,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情怀。中国人民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足以让那些手中有钱却捂在包里,还四处指手画脚的国家汗颜。

   

  中国外汇储备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外汇储备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外汇储备又被称为外汇存底,是指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并可以随时兑换成外国货币的外汇资产。在通常状态下,外汇储备是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集中到本国央行形成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财政十分困难。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62亿元,1978年增长到1132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实力不断提高,1999年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进入21世纪后,我国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12年达到11.7万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财政收入达到18.3万亿元,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外汇储备严重不足,1952年末外汇储备只有1.08亿美元,1978年末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长,2006年末突破1万亿美元,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3万亿美元;202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32165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1086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位,提高了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提高了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强对外投资、吸引国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信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世界第一

   

  上大学,承载着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上大学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录取比例曾经只有百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党和国家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数量持续增加,招生规模快速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数量持续上升,特别是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后,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十年翻了一番,2010年达到2358所。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达到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

   

  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15%。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4.4%,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阶段。我国在校学生总规模首次突破4000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在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贡献度显著提高。一批高校和学科世界排名显著提升。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有13所高校入榜;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内地有144所大学上榜;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有51所高校上榜;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位列第28名和第51名,上海交大位列第122名,清华大学成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