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之问,这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之问,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回答。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30年,党领导人民从平地上夯基垒台、于曲折中艰难探索,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完成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进入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正反经验的镜鉴中、在内忧外压的形势中,深刻认识到: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面对滚滚向前的世界大势,党领导人民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交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答卷。同时,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新时期全部理论和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
一 实现了转折 开创了道路
站在时间的长轴上回望过去,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因其影响深远而被永远铭记。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伟大转折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打破了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廓清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迷雾,开创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广阔道路。历史事件的意义,往往只有回到发生时的情形中才看得更加真切。很多今天看来不合时宜的做法,在当时是不容置疑的铁律;许多现在来说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当时是谈虎色变的禁区。在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洞察历史和把握时代的远见卓识,把“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创这条道路,前提是把准历史方位、标定时代坐标。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我们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是很清醒,或急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或认为仍是两个阶级激烈斗争的“过渡时期”,从而导致时“左”时右的错误发生。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判断,认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坐标基点、发展原点,党的所有路线方针政策都立足于此来制定和推进。
【问与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过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开创这条道路,根本是坚定政治方向、夯实制度基础。改革不是改旗易帜、改弦更张,有些东西必须要改、不改不行,有些东西坚决不改、不容改变,改了就会丢掉根本、迷失方向。邓小平同志把改革开放称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对关系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制度,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和巩固。比如,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须臾不能游离。
开创这条道路,关键是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要求出发,澄清一些被搞乱了的理论是非,说出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话,对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等作出了全新论述,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如,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等。这些言简意赅的鲜活论断,极具穿透力、解释力和实践力,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指引着中国改革开放航船奋勇向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独特的标识、最亮丽的色彩。
【问与答】 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什么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什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一步,科学社会主义翻开了从统一模式到特色探索的崭新一页。如果说过去很长时间内,人们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不甚了解,自此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沿着勾勒的基本轮廓,朝着描绘的宏伟蓝图,不断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
二 捍卫了旗帜 坚定了方向
纵观过去100多年人类社会发展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较量此消彼长的态势不断演化,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走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犹如多米诺骨牌倒塌,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资本主义世界弹冠相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遭遇至暗时刻。中国等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就像汪洋大海中的几座孤岛,似乎随时会被吞噬和淹没。国内有的人失去了信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还能举多久的困惑。西方有人更是妄言: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产物,也必将终结于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真的就此终结了吗?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定,才弥足珍贵。面对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双重压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惊涛骇浪的重要历史关头挡住了逆流、稳住了阵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把准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航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知识通鉴】 多米诺骨牌 多米诺骨牌是一种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体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是指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历史终结论 1989年,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他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已经到达终点,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顶住了冲击、举住了旗帜。苏共垮台之后,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西方实施政权颠覆的重点。他们实行“以压促变”的策略,轮番采用政治围堵、经济制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舆论鼓噪等手段向中国发难,无所不用其极逼我们就范,试图让中国放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妄想使中国步苏联和东欧国家后尘。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党领导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成功化解来势凶猛的各种风险挑战,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让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巍然屹立。我们坚决顶住了,始终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完善了制度、举稳了旗帜。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比拼和较量,不仅要与其作坚决的斗争,也要通过改革推进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不进行改革,就会窒息社会主义的内在生机活力,就会妨碍社会主义比较优势的发挥。党带领人民结合新的实践,把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激发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我们自己做好了,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打开了局面、举高了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拓展。在这一时期,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通过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大实践,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世纪之交高高飘扬。我们开创了新局,可谓“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这段历史,可以自信满怀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不仅没倒,而且紧紧举住了、牢牢举稳了、昂昂举高了,社会主义历史并没有就此终结,而“历史终结论”终结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淹没在奔涌向前的历史大潮中。
三 推动了发展 增强了国力
在绵延展开的历史史册中,每一时期都有深深嵌入历史的标志性符号,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这段时间,科学发展是最具有时代印记的关键词。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从未有过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解决好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根本要靠科学发展。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创造了科学发展的辉煌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02—2012年,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快速跃升的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2万多亿元提高到50多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多美元提高到6000多美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战胜非典疫情、抗击特大地震灾害等重大斗争取得胜利,北京夏季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神州大地的面貌快速发生变化。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部免除,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到2012年,我国各项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亿人,各项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际影响迈上新台阶。发展起来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我们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斡旋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真诚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推动在反恐、环保、禁毒、重大疾病防治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一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系列重大挑战的成果。我们办成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大事喜事,妥善应对突如其来的急事难事,战胜一系列历史罕见的大灾大难,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不平凡的历程和生动实践,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去时不远,记忆犹新。回望新时期30多年的历史,我们由衷地感到,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中华民族大踏步朝着复兴梦想迈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引领力,使世界社会主义在遭遇挫折后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深度阅读】 1.《改革开放简史》,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 年版。 2.《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021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