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第三章-1
发表时间:2023-05-31   来源:学习出版社

  第三章-1.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6)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替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随着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民生短板。

  

  (27)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我们的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一些。但是,如果付出了高昂的生态环境代价,把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给破坏了,最后还要用获得的财富来修复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环境,这就是得不偿失的逻辑怪圈。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必须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