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第七章-1
发表时间:2023-07-11   来源:学习出版社

  第七章-1.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71) 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等等,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

  

  同时,我国古代很早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周礼》记载,设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秦汉时期,虞衡制度分为林官、湖官、陂官、苑官、畴官等。虞衡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我国不少朝代都有保护自然的律令并对违令者重惩,比如,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国理政提供了有益启示。

  

  (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一种行为准则、一种价值理念。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这种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培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态意识,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让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涌现了许多先进事迹,形成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为生态文明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要弘扬焦裕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弘扬右玉沙地造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奋斗精神,弘扬八步沙林场“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弘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