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理由自信吗? | “四个自信”的奋斗底气③
发表时间:2023-07-31   来源:学习出版社

  三. “四个自信”的奋斗底气③

  

  第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样是我们自信的底气。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拨乱反正,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二次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冷静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总结了经验,肯定了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30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从总结经验教训开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展全面探索和建设。

  

  华西村

  

  从解决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发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在农村,以农民自发改革为基础,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成为农村主要的生产方式,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产量显著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乡镇企业也呈现异军突起之势,1991年,中国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初期的重点工作,从给企业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利,到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此外,私营企业的出现,增强了经济活力,截至2012年,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数量已突破1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更超过3900万户,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60%。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外派出大量留学生的同时,积极引入外国资金和技术。1980年,中央在深圳等地试办经济特区,采用特殊的经济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达到了新高度。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经济体制的探索随之展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被正式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显著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深圳今昔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发端的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凭着一股逢山开路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由经济领域起步,逐步将改革扩展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四个自信”形成的重要来源。毛泽东早就指出:“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邓小平同样认为:“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习近平总书记也以这一标准来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而将中华民族的自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第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为“四个自信”抒写了理直气壮、浓墨重彩的华章。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全过程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第四,在社会建设方面,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成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首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形成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其次,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党和国家事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再次,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此外,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短短40多年时间里,完全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坚定“四个自信”,离不开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也离不开对中国共产党解决旧问题、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的认同。总体而言,“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对自己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饱含情感的理性认识,其建立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基础之上,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不断激发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经历,成为“四个自信”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