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自信之所由 | 如何增强理论自信
发表时间:2023-08-15   来源:学习出版社

  四. 如何增强理论自信

  

  新时代,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准确把握历史方位。面对复杂而深刻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坚定理论自信,保持理论优势,以科学的理论指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

  

  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制度,遵循什么样的理论体系,关键在于能否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国家所面临的一系列时代课题。先进的理论能够有效应对现实困境,指导主体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先进的政党一经掌握先进的理论,必然革除现实的弊端,推动世界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命运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者和倡导者。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令全球瞩目的繁荣景象,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与活力。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具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正确把握前进方向”“理论上坚定成熟,什么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作为长期以来指引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经过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紧抓立党之本、牢固执政之基、夯实力量之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力求以理论武装全党,做到思想统一,保持步调一致。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正确把握、回答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不断巩固理论自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面对愈加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更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决定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与高度。只有紧抓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才能真正发挥执政党的能动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大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其次,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的灵魂。深化理论自信必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理论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实践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站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始终用先进理论来武装全党,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分忧解难。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不仅体现在其能够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在于其能够指导群众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是理论概念、理论框架还是研究方法、思维模式,都需要结合我国具体的现实和语境来解决问题。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发展和运用,持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推动我国“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高。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要求我们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坚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对西方先进的理论成果不能照抄照搬,尤其要警惕“全盘西化”思潮、“理论盲从”心理和“全面移植”做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键是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提炼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在新时代、新实践、新发展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力回应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不断丰富理论体系,保持理论体系的创新性、系统性、融合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

  

  再次,立足中国实际,弘扬优良传统。理论之花盛开于实践之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正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证明,也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体现。面对其他优秀的思想和理论,我们主张互相借鉴,反对不平等的对话与压迫,这种理念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自信的心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中,将“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上升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和知识范式,为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创新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仅在于我们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美好期待的道路和制度,还源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基因,这也是我们理论自信的一个根基。中华民族最根本、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传承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我们要继续弘扬优秀传统,不断吸收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为人类文明的整体演进提供中国智慧,作出独创性贡献。

  

  最后,大力夯实理论自信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本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只有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转化成现实。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人民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坚实的人民根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定理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人民所检验的理念。

  

  理论自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坚定的人民立场。理论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新时代,坚定理论自信有利于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当下要将理论自信深度融入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图富强的一切工作中,尤其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理论自信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及其他一切国家机关的认可感与信任感。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指导人民群众将理论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就要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理论创新的核心内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