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之所由 | 如何增强制度自信
发表时间:2023-08-21   来源:学习出版社

  四. 如何增强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势。因此,必须理直气壮地捍卫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首先,健全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是制度自信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严密完整,覆盖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占主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健全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党中央有权威,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的领导制度在我国国家制度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既可以保证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的实现,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又可以保证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汇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于国家社会发展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要把党的领导原则贯穿于各项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当中,而不能将其当作简单空洞的政治口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与根本,才能更好地坚定制度自信。

  

  健全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的首要原则就是确保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早在1987年10月,邓小平就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制度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正确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反映、体现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利益与愿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执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因此,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一方面,民主集中与全面从严治党、践行群众路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制度和机制有机结合,从思想、主体、组织、行为等方面系统贯彻了党内民主和正确集中。另一方面,通过“自下而上的党内民主”与“自上而下的集中统一”,制定正确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时代民主集中制的经验与举措,在内涵上延续了民主集中的价值原则,在外延上提供了更为切实有效的机制抓手,为决策机制的正常运转“保驾护航”。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能促进我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其次,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支撑“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进入新时代,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我们党将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要求和体现。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以健全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统领,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构成,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要素,从不同维度共同勾勒了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架。不仅如此,制度体系还是一个内在契合的有机整体,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统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中国特色为底蕴,在时代变化中与时俱进。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呈现出鲜明的特征,既拥有完备的要素、健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规范的运行机制,又具有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还具备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高效执行力。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将一项项具体制度措施落实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以释放出制度优势和生机活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有章法地进行制度建设,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程中,要充分酝酿,集中表决,严格按照各领域制度建设规范,经过调查研究、设计、决策、颁布、实施,做到事前有决策,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运转规范,使制度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再次,有序的制度执行机制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制度制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抓落实,九分气力要花在这上面。”制度构建是前提,制度执行是关键,离开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就成了空中楼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因此,加强党对制度建设的领导,关键是要确立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使我国制度体系从静态纸面上“动”起来、“活”起来,促使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和落实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制度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图为2021年3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增强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制度执行领导机制,提升制度执行力,各级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制度执行的表率,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制度都能得到有效执行。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执行能力与本领是执行制度的关键。对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八个本领”,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并且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执政骨干。

  

  民主监督是坚定制度自信的条件。民主监督与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注重民主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现实要求。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是加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领导的必要条件,也是坚定制度自信的必要条件。新时代构建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领导相适应的民主监督机制,需要着力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机制、民主党派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党内民主监督是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积极性、实现党内政治民主化、推动党内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对带动整个社会民主监督也具有重要意义。监督工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最主要的经常性工作,新时代完善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工作机制尤其要注重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实行综合监督。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监督,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社会监督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民意,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不可或缺的渠道。新时代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尤其需要做到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知情权。

  

市民在成都金牛区新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看书

  

  最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定制度自信的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完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聚焦“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整体谋划和具体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制度建设的主旨要义和价值指向,是衡量制度建设能力水平和制度优劣的重要尺度和标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与效能取决于其制度体系的性质和优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能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而国家治理现代化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增强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势和趋向,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制度模式和现代化的道路也不一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等重大政治现象,从不同向度显示着不同制度的优劣及其效能的发挥。只有不断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不断提高制度自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