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信 | “四个自信”相互赋能及其力量
发表时间:2023-08-29   来源:学习出版社

  一. “四个自信”相互赋能及其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联系紧密的有机统一体。其中,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现路径,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直接展现,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偏航、不迷航的定盘星;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高地,滋养着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科学指南;制度自信是一种客体自信,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价值的自信,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文化自信则是民族精神之根、民族自信之源、民族进步之魂,它浸润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发展的根基。

  

  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都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形式,无论是道路自信还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需要文化自信作为支撑。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做到牢固、持久。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前提。我们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讲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推行的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学习的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坚定“四个自信”统一于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四个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刻,全党上下务必准确把握和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不懈奋斗,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首先,道路自信是实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探索形成的“中国道路”。之所以称为“中国道路”,是因为这条道路蕴含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共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与目标等中国元素。中国道路丰富的内涵表明,道路自信来源于文化自信,根植于理论自信,并服务于制度自信,是后三者的现实表征。只有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理论自信才更加从容,制度自信才更显优势。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征程上,更加坚定道路自信本质上就是对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继续深化和弘扬。

  

  从国内发展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由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国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工业制造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大国,并且经济社会长期保持着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宏伟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并且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从国际上看,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2020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依然超过了30%,在推动全球防疫事务以及其他国际事务中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彰显出大国责任与担当,令世界刮目相看。无论是基于国内发展视域,还是从全球治理场域来看,中国道路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务实、管用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能够坚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道路决定命运,信心凝聚力量。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上,以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不断积蓄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的创新力量。

  

  其次,理论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性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在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集体智慧结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灵魂所在。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性,具有涵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还具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完善的开放性,是科学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统一。它是我们党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中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永葆其始终立于时代前沿的理论基石,也是引领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力量的思想旗帜,指导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铸就强国伟业。以改革开放为界,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下,中国步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奋斗和实践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基础,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能力和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凝练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遵循。因此,坚定理论自信本质上就是对真理的自信、对科学的自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仅蕴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文化的深刻认同,也涵盖了对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深度认同,从深层次夯实理论自信是树立全面自信的灵魂所在,也是滋养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精神源泉,更是构筑中国自信的理性基石。

  

  再次,制度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有力保障。社会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人类开展社会活动过程中通过理性沟通建构出来的遵循依据,因此,相较于人类社会来说其又具有社会客体的属性。社会制度的诞生不仅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承载着思想理论的内涵和发展道路的选择。由此观之,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变化是由该国所走的道路、所沿用的理论和所遵循的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和引领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国情,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所建构的适应各族人民需求以及能够推动中国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过程既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又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迈进的历史征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强大自我完善能力和明显制度优势的先进制度,它不仅打破了西方社会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传统制度模式,更是有力回击了一些霸权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共产党用伟大实践开辟出了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为世界上一些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中所彰显的巨大制度优势,让人民群众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做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下,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肯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离开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也就无从谈起,只有更加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更有保障。

  

  最后,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和重要根基。自信是精气神的体现,从国家的视角看,国家的精气神首先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越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和民族,越具有自信的基础。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信的集中展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可以说,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一定能够寻觅到相应的文化印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相较于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其实质是基于我们的政体和国体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正确认知中国国情以及科学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历经的百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而文化自信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全面呈现。文化自信不仅肯定和打通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脉络,同时也提振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精气神。中华民族厚重而深刻的文化为我们道路、制度和理论的选择提供了内在根本动力和强大智力支持,并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灯塔和信念路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文化自信贯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脱离了文化自信,道路、理论和制度便难以转化为自信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增强能够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智力支持、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加有底气、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