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信 | 坚定“四个自信”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发表时间:2023-09-22   来源:学习出版社

  四. 坚定“四个自信”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是一个国家的前行动力、是一个政党的勇气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全党上下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准确把握和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以道路自信为根本,以理论自信为指引,以制度自信为保障,以文化自信为根基,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首先,坚定道路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别人施舍的,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中国用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定道路自信能够确保我们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信念动摇,道路就会随之偏转,甚至会走上邪路。只有坚定道路自信,才能保证前进道路的方向始终如一。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发展速度放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在“文化大革命”当中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和严重的困难。而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在新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发展较快。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快速扫除“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阴霾,开始静下心来考虑如何克服制约社会主义发展的不良因素,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个核心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积极探索,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将工作中心转移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上来。自此,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历经4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但是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际风云复杂变幻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外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向了资本主义阵营。我们之所以能够依然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而且越走越宽阔,根本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由之路。

  

  坚定道路自信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异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中国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步的光明道路。进入新时代,坚定道路自信要求我们在前进途中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正确道路。只有做到道路自信,我们才能够排除前进路上的一切干扰,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才能够稳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指引。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无论国际环境如何变化,无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多大的成就、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党都始终肩负初心使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引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针,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灯塔,更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思想根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走出的“中国道路”,更是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接力奋进的智慧和心血,来之不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全国9500多万名党员的共同意志,更是14亿多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

  

  其次,坚定理论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科学指引。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理论。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对实践的指导价值。恩格斯曾说过:“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过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科学指引。

  

  坚定理论自信,一方面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具备的科学性、真理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之所以有这样的科学论述,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广泛应用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并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认识、把握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实践的、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的、真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坚定理论自信源于这一理论体系植根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而诞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不断创新发展,其形成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过程,同时也是这一理论体系发挥自身理论价值指导和推动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这一理论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并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验证了自身的正确性、科学性,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价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因此,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进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科学指导。

  

观众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观看上海浦东陆家嘴实景沙盘

  

  再次,坚定制度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有力保障。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信,也是对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实践检验的好制度。2019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是真的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用实践给予了肯定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正是因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才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才能统一推进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成功应对重大风险、克服艰难险阻,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和先进性,才使得原本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70余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奇迹”。

  

  另一方面,坚定制度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强的自我完善能力。制度的科学性在于其具有动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制度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一套属于自己、务实管用、不断完善的可靠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科学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彻底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从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制度体系。历经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发展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鲜明的制度优势以及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尽显其先进性。

  

  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管用的好制度,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自我完善能力,我们才有理由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我们能够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能够全面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治理优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根本性保障。

  

  最后,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联古通今、根植实践、服务人民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支撑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一方面是因为文化自信与国家命运密不可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不能缺位,文化自信作为大国国民心态的象征更是不能缺失。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实现文化繁荣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至战略高度,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先进是因为其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在发展中凝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培育和创造出的红色革命文化,同时还综合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具有中国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在这种先进文化的滋养下,我们更加有理由充满自信。

  

  文化是人民的根,更是民族的魂。文化自信缺失的国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缺失的人民,不可能拥有积极奋进的国民心态。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强国战略,在实践当中推进文化发展,在历史发展中实现文化创新,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浪潮的侵袭中屹立不倒。

  

  我们深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上,只要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画好中华民族同心圆,就一定能创造更加非凡的“中国奇迹”,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阔;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彰显;就一定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续书写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