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 文明交流互鉴显魅力
发表时间:2023-11-20   来源:《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03. 文明交流互鉴显魅力

  

  文明的创造和交流是人类文明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两大主要活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和条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形态。与此同时,伴随着人口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等活动,不同的文明超越地域进行大范围交流融合,构成了人类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图谱。

  

  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都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无论是东亚的中华文明还是南亚的古印度文明,无论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还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无论是欧洲的古希腊文明还是美洲的玛雅文明,无论是西方的基督教文明还是中东的伊斯兰文明……都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是一个文明的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古人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是万事万物存在的特征,也是文明应有的面貌。文明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保持文明旺盛生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以平等包容的态度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才能使不同文明取长补短、美美与共,最大限度地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让不同地方的人们共享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

  

2023年端午节孔子学院的学生举行绘画龙舟活动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从历史上的张骞出使西域、佛教东传、郑和七下远洋、“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在当今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中华文明以其独特而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过去数百年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主义、霸凌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价值被逐渐放大,犹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驾驭,给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种种危机,埋下了深深隐患。引领人类走出困境,中华文明有这样的特质,也有这样的责任。正如西方学者汤因比所预言的那样,人类的未来在东方,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

  

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现场

  

  当然,中华文明的对外交流互鉴,既不是搞文化输出,也不是要输出中国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发展道路,更不是要搞文化霸权,想改造谁、控制谁,而是作为文明多样性中的一种走向世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去强加于人、强人从己,只是提供一种新的借鉴、一种新的选择,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彰显中华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开放性,也要求我们向其他文明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使我们的文明更具活力、更加强大。

  

  文化贯通着过往和当下,连接着自身和外界,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殷殷期许。在走向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14亿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自强,是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也必将给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