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内涵的锤炼升华
灾难中挺立的伟大中国,在不屈抗争中再次彰显震撼世界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思想、是理想、是信念、是灵魂、是操守,是核心价值最凝练的时代表达。这种精神源于历史的积淀,得益于时代的历练,不仅是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固有的品格,而且是随着实践发展和时代进步不断砥砺的结果。精神内涵的锤炼升华,离不开社会实践的进步。深厚的历史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进步,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放包容的气度,使其充满实践特色、饱含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传统的继承中绽放活力,在抗灾的熔炉中锤炼新质、实现升华,凝结为新的内涵,使我们深化了对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在抗震救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强大思想武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理论进一步丰富深化,极大弘扬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丰度。人的生命权得到最大尊重和保障,生命无价,抢救数十万人的生命就是执政党的最大政治,就是十几万救灾大军的首要目标。人民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以国家的名义来维护和确证,每一个遇难公民在举国哀悼的仪式中得以告慰。人的权利特别是接受紧急救援的平等权利得到有力保障,救死扶伤、生活安置、钱粮补助,都一视同仁,同样竭尽全力,同样关怀备至。
在抗震救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团结奋斗旗帜,全体人民的认知更加深刻、认同更加坚定。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夺取抗震救灾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热流,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物。所以,改革开放前我们做不到的,现在能够做到;邻国现在做不到的,我们能够做到。特大灾难面前,团结、互助、关爱所释放的暖意,重新整合了现存多样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使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空前凝聚,越来越多的人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之中。
在抗震救灾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巨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与公民责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抗震救灾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大释放。这种精神让观念多样、价值观差异的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种声音:为灾区减忧,为政府分担;也是这种精神让身处异地,不同职业的人自觉地投入,坚定、果敢、迅速地统一行动,安危互助、扶危济难、勠力同心。人们把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转化为对抗震救灾决策部署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把爱国之心投入到爱同胞、爱他人、爱受难者的关爱行动中去,把爱国热情体现到志愿者在行动的实事中去,把直奔灾区奉献爱心与做好本职工作当作爱国主义的体现。
在抗震救灾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进步变革激励,展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的与时俱进。这次汶川抗震救灾,是在我国即将举办奥运会、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展开的,救灾工作的新变化新举措新进步,蕴含着新思想新精神新理念。信息公开,从新闻制度上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坦诚、负责与自信。权利平等,普通公民与领袖人物享受同样国哀礼遇,人的价值得到质的提升。阳光赈灾,救灾捐款和财政拨款流向受到全程监督,为防治腐败提供了新的实验。受援开放,国际专业救援队、医疗队进入境内、深入灾区,国际交往与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在抗震救灾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公共行为准则,牺牲奉献的伦理道德得到更高评价和更多赞赏。无数动人事迹表明,在和平年代,在与灾害的搏斗中,同样能够涌现出热血英雄,他们的牺牲精神令人景仰,是民族的骄傲和希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利润原则并不是在任何领域都通用,无私奉献、慈善情怀、克己利他、救助不幸,更是人的道德律令,更能得到社会尊重。在救灾行动中,领导干部舍己救人、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最好的道德示范,是最有效的救灾动员。
灾害救援,我们积累了宝贵财富,抗击地震,我们磨砺了伟大精神。让我们把这用生命与鲜血、痛苦与泪水、坚强与重生、爱心与希望浇灌的精神之花,化入民族之魂,成为民族和谐、奋进、复兴的伟大力量。
(本文写于200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