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 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发表时间:2024-01-29   来源:《薪火相传——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精神滋养》

  

  2. 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脱贫攻坚精神形成于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从精神品质的渊源追溯,脱贫攻坚精神源自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脱贫攻坚精神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鲜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必须时不我待抓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精神源自中国人民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身上表现得最为动人,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都是中国人民意志品质活生生的显现。脱贫攻坚精神源自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书写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培育出来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成功解决了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究其根本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精神的实质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脱贫攻坚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境界,是激励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巨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精神因素,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全党全民聚力脱贫攻坚正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强烈反映。脱贫攻坚精神集中体现了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要求。脱贫攻坚战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社会各界投身脱贫行动,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社会帮扶格局,思想底蕴正是集体主义。脱贫攻坚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看待摆脱贫困问题,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有力证明。

  

  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这是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之后,又一次向世界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脱贫攻坚精神蕴含着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精神基因,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彰显中国价值。中国价值集中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推动全社会在扶贫帮贫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生动实践。千千万万的扶贫善举彰显了社会大爱,中国价值在脱贫攻坚中巩固深化。脱贫攻坚精神充分彰显中国力量。这个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脱贫攻坚精神的底气就是中国力量。

  

  (本文写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