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 | 不忘党的思想——永远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真诚信仰
发表时间:2024-02-19   来源:《薪火相传——立党兴党强党的丰厚精神滋养》

  

  3. 不忘党的思想——永远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真诚信仰

  

  近代以来,在涌入中国的众多西方思潮中,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和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从接受到信仰、从教条式照搬到创造性运用、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的主要轨迹,也经历了一个从西欧到苏联、再到中国这样一条路线。2015年10月,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召开,可谓实至名归。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决定了党的性质、目标和宗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证明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新历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由此坚信“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党的初心,从思想起源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启蒙、精神启迪、觉悟启发,就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完成了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哥白尼式革命”。中国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就多数而言,马列的书未必读得很多,马列的课未必听得很多,但如同邓小平所说,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凭靠质朴初心,广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至牺牲、直至临终,矢志不渝、坚信不疑,不曾改变、不曾反悔。中国共产党的95年,天翻地覆、时代巨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从两大阵营冷战结束到世界多极化潮流,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于个人而言,坚守初心,一辈子不变其志、不改其道、不悔其节,已属难能可贵;对于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近亿计党员、近70年执政的党来说,其艰巨程度、信仰定力更是发人深省。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是科学的信仰。这种科学信仰,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真理力量。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开创了人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一个是揭示了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生产方式之中,将人类历史的基本规律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条件的基础上;一个是揭示了利润的奥秘存在于剩余价值之中,从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矛盾说明资本主义为何灭亡、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透彻的解释力、远见的预测力和有效的改造力。这种科学信仰,同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我著故我在”的理论家,也是投身“现实世界革命化”,将其理想信念付诸行动的实践家;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作者,也是虔诚信仰、知行合一、高尚美好的真人。马克思用一生的钻研来证明、来坚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的献身精神,普罗米修斯是个神话,马克思则是活的普罗米修斯。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精神境界更加纯真、精神世界更加美好、精神品格更加高尚,都应当而且可以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感受精神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动力、寻求精神的定力。这种科学信仰,还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毋庸置疑,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的深刻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的深刻改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

  

  不忘党的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坚守初心,以坚定的科学信仰走向未来。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有“过时论”的困惑,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70年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当代世界换了人间,马克思主义还管用吗?有西化思潮的冲击,在吸收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过程中,有的忘了老祖宗,不加分析把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有国际形势的影响,西强东弱、资强社弱,有的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信仰动摇。有党内腐败的毁伤,有的讲一套、做一套,削弱了坚定信仰的说服力。所以,不忘初心,不是在温室中养育出来的,而是在风吹浪打中磨砺出来的。如同大型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所言,风雨如磐,大浪淘沙,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即使是95年前出席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也是百态人生。1970年,毛泽东向斯诺感慨回首:“牺牲了几个,死掉了几个,不干的几个,反革命的几个,现在只剩下两个,毛泽东一个,董必武一个。”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七一”重要讲话要求,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要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深刻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切实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在全面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新篇章,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努力奋斗!

  

  (本文写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