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炼成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走过100年,在新征程上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主动,必须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胜利。
1.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的百年的成功法宝
党的历史是一部宝贵的教科书,学习感悟党的历史特别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就会充分领悟党在应对各种苦难、逆境、挫折、压力中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坚韧意志、高超智慧和无穷力量,极大增强战胜一切困难和障碍、风险和挑战的定力和自信。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中国革命成功的奥秘在这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奥秘同样在这里。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的百年历史基本形势所决定的,是党的成功密码、胜利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是在工人阶级数量较少、农民是主力军的条件下进行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社会革命,是在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中夺取革命和战争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是在刚刚成立新中国,百废待兴,又面对国家安全严重威胁的处境中将建设和战争同时并举,是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是在迫切需要外部援助,却遇到外部封锁、援助撤销的背景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是在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拉大的情况下赶上时代,是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曲折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转危为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是在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尚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下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在美国对我国加剧围堵打压的形势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百年历程极为不易,战胜困难唯有奋斗。条件越是艰难,越是要迎难而上;形势越是严峻,越是要一往无前;压力越是巨大,越是要冲破阻碍;挑战越是尖锐,越是要勇于拼搏。这样的基本形势,锻造了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韧精神品格,造就了党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正是这一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品质,激励着党在斗争中求胜利、靠斗争得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内在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贯通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向旧世界宣战、同“三座大山”斗争、为人民和民族奋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建党年代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国际矛盾极为尖锐,只有通过革命的、战争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革命就要有站在前列的先锋,战争就要有不怕牺牲的勇士。那是一个呼唤英雄并且产生了英雄的时代,建党时的党员都要冒着极大危险组建和加入共产党,但他们义无反顾、不惜献出生命。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系列成果中,无不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精神、斗争精神、拼搏精神。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开展井冈山的斗争,不因革命低潮而放弃、不为形势困难而退缩的艰苦奋斗、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兵团精神,就是几代兵团人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克服罕见的生存、生产困难,把亘古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充分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展现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特区精神,就是党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书写出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抗疫精神,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铸就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传承和弘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力量的不竭动力和强大支持。
(本文写于202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