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和"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三个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和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核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表达和科学指导,也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丰富的生态意蕴。厘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上述关系,对于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质、世界意义与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表达和科学指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的科学把握与理论表达。其一,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的维度看,虽然生态文明思想已经广泛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但作为理论形态的生态文明思想则是以美国学者利奥波德在1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一书为起点,并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多种理论流派的生态中心论的“深绿”生态文明理论、人类中心论的“浅绿”发展思潮等,它们都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和目的探讨了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对于反思人类实践的后果和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不仅没有科学地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或者没有解决好技术运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而且都没有解决好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矛盾,即基于生态文明理论的服务对象而形成特殊维度和普遍维度,基于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而形成应然维度和实然维度两个方面的矛盾,因此,它们都是一种有内在缺陷的生态文明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解决了技术运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和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矛盾,是一种指导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和指导全球环境治理的境界论的辩证统一的生态文明理论,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理论。其二,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实的科学把握与理论表达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一方面是经过改革开放和由邓小平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并没有改变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受生态制约难以为继,也形成了畸形的产业结构。从维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实现党满足人民的需要这一执政目的出发,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通过生态文明这一发展道路来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对如何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并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归结为“五个文明”协调推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依据中国国情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结果,有力回击了“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必由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和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结合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始终强调应当把通过工业化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当展开平等交流和文明互鉴;同时既反对那种把西方现代化模式看成绝对和唯一的“西方中心论”,又反对那些认为西方的现代性价值体系代表着人类历史未来的“历史终结论”的论调,强调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坚持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把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着力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推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为后发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选择。西方经典现代化理论按照西方现代化的经验,认为现代化是其内部现代性因素逐渐累积,从经济现代化逐渐拓展为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虽然开创了人类现代文明,但这种文明不仅是依靠资本对落后国家殖民和掠夺实现的,而且也是通过资本剥削和压迫工人阶级实现的,其结果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这就意味着西方现代化所创造的现代文明是一种畸形、片面和有缺陷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破除西方现代化资本支配人和自然的同时,积极发挥资本文明一面的作用,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不同文明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鉴中实现现代化和人类共同发展,并明确提出应当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发展,强调“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形成了以“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全面和整体的现代化,创造了不同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现代化运动发端于西方,西方现代化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而且使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但同时也使东方从属于西方。马克思从历史辩证法出发,设想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从而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人类造成的痛苦,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把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变为现实,不仅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而且也为那些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作者王雨辰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教授;王瑾系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