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问答七十八(精简)
发表时间:2021-01-15   来源:学习出版社

  问:78. 如何理解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答:共建“一带一路”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建议》提出:“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这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对此,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 

  

  第一,这是应对“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形势复杂深刻变化的重要举措。“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发展面临新形势。一是国际力量对比“东升西降”,西方大国加大对我国遏制和打压力度,需要用我们的实践做法予以澄清和回击。二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债务规模上升,导致一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环境趋紧,在融资方面对我国期待过高。三是中长期融资的制度安排薄弱。我国前期投资主要集中于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急需创新中长期融资机制。 

  

  第二,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核心要求,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企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重在把握方向、统筹协调,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为企业开展合作创造便利环境。企业重在坚持谁投资、谁负责,不断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债务管理水平。市场要充分发挥对资金等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各类要素能在市场规则下优化组合和配置,引导投资合作。 

  

  第三,需要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债务可持续能力。一是开展更为精准的分类施策。对战略性项目,更好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给予企业和金融机构风险分担、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二是创新项目对外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丰富、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建设——经营——转让(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模式推进合作。三是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优先推动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条件成熟、规模较大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带动其他国家企业参与。四是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常态化风险监管机制,加强存量投资风险监督管理,严格管控增量投资风险,督促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模式。 

  

  第四,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关键在于提高投资的商业可持续性。重点是拓展资金来源和渠道: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资金和政策性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二是利用好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各类专项基金等机制作用。三是借助好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积极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参与。四是吸引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共同参与,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制度安排,以实现项目前景共同评估、项目实施共同推进、项目风险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