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西柏坡》:读不尽的西柏坡
发表时间:2021-04-19   来源:学习出版社

   

  西柏坡,一个响亮的名字。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无数次到过这里,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很早以来,我就有写一写西柏坡的愿望,记录一下多年的感悟和体会。但真正付之行动的时候,才真切感到面对的是一本十分厚重的大书。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能够称得上“时期”的阶段,诸如井冈山时期、瑞金时期、延安时期、西柏坡时期,都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因为除了收获斗争的胜利,还同时诞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而西柏坡时期,包括了党中央移驻华北、土地改革、指挥决战、筹建新中国这些辉煌的胜利,由此产生的西柏坡精神,更有深邃的内涵和品质。

   

  毛泽东与周恩来在西柏坡运筹帷幄,研究部署大决战。 

   

  动笔之前,我再次来到西柏坡,游思在广场的5位中央书记铜像前,在西柏坡纪念馆,在毛泽东故居,在中央军委作战室里,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看到一张张照片、一份份电报稿、一件件简朴的用具,不由自主再次被70多年前那段威武雄壮的大剧所打动,又一次受到精神的洗礼。真是读不尽的西柏坡!

 

      

  确实如此,时间过去如此久远,西柏坡精神给予我们的启迪和教益,并没有一天天消退,反而愈加生动感人、熠熠生辉。只有真理的光辉,才会如此历久弥新,永远处在历史的高端。

   

  最为珍贵的是,西柏坡精神阐发的思想品质,今天并没有过时,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想,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初衷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西柏坡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由此,我找到了70多年过后,品读西柏坡的新视角。

   

   

  力求不仅多视角、多层次地再现历史,而且透过厚重历史的大幕,深层次思考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转折历程,以及破旧立新的开创探索,品读出西柏坡精神珍贵的思想品质,以及其历史意义。

   

  力求打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史为鉴,观照现实,获得有益的启迪。世界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经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存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今天我们遇到的不少问题,党的建设上存在的沉疴新恙,如何深入地剖析产生的原因,并有效地克服,都能在西柏坡找到鉴戒。理解西柏坡精神的历史意义,更能够升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初心和使命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了。因为两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成果,是治党、治国、治军的经典。

   

  力求更为广泛地传播西柏坡精神。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读书是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情。传统社科类书籍呆板、枯燥、缺乏吸引力,是个重要原因。因此,我力求用生动朴素、讲故事的形式来叙事,尽可能增加些趣味性和可读性;用细品慢读的方法来探寻精神内涵,以此取得读者共鸣。不知是否达标?也请读者评判吧!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一些专家、朋友的帮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陈晋给予指导并欣然作序。西柏坡纪念馆、学习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给予热心帮助。在史料收集、资料整理和最后修订中,承蒙郭西昌、谢顺、陈宗良、韩振民等好友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孙万勇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