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话题 不变的是初心——“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编后有感
发表时间:2023-10-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3年8月,北京,学习出版社编辑部。

   

  每天晚上11点,楼层灯火通明,《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23》第四轮编辑加工、统稿并稿紧锣密鼓。社领导、部门主任共同研商,编审、各学科编辑轮番论证——在这里,人人都是“责任编辑”;“面对面”,所有问题皆可提及。

   

   21年理论“面对面”——坚守的是创作初心

   

  2003年起,“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正式走进大众视野。21年来,“面对面”系列围绕各年度的重大会议精神及社会热点问题分专题进行深入解读,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转弯抹角,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疑、答民之所惑,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分析重大问题,用最新素材和鲜活事例说明深刻道理,论证说理不落俗套、解疑释惑寓情于理,坚守了党的理论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永恒初心。

   

“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

   

  “面对面”——书如其名,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从来不摆“高高在上”的精英姿态、从来不作“讳莫如深”的贵族神秘,力求“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如同按下“快进键”,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攀登新高峰。那么,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还将出现哪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还有哪些迫在眉睫的新焦点?党中央又将亮出哪些扭转乾坤的新举措?发展中的大事件、生活里的小热点,国际新动态、国内新航向,科教文卫、政农工商,改革发展政策走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些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面对面”系列年年在跟进;专家学者“面对面”,年年有新解。

   

   21年编辑“面对面”——传承的是守护初心

   

  21年来,“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凭借“大道理、轻松说”的创作理念和“深理论、浅着墨”的大师手笔,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这一点,编辑部的年轻编辑们个个深有体会。近年来,学习出版社年年纳新,新编辑面对“面对面”,年年有感触:“我考研时看的就是这本书”“我同学‘考编’全靠这本书才‘上岸’”“那年生意不景气,我叔叔看‘面对面’受到启发,后来给厂子找到了出路”……

   

  21年,21本——常出常新。从2003年第一本《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到2010年至2013年的“怎么看”“怎么办”系列,再到2014年起一年一个大主题,“新时代”“新中国发展”“中国制度”“新征程”“百年大党”“中国式现代化”,变的是话题,不变的是编、审、校、改的精耕细作,是学习出版社老中青三代编辑传承守护“面对面”的初心使命。2005年起,人民出版社也加入到编辑加工中来,两社勠力同心,共同担负起守护“面对面”的神圣使命。

   

  有问题,大胆提——提必有方。“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的作者大多是中央各有关部门的同志和各领域专家学者,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大专家”,而我们的团队很多人则是出校门不久的“小编辑”。理论上的差距、行业上的隔阂、经验上的欠缺、心理上的忐忑,都是大展拳脚的阻力。直到一沓稿子摆上案头那一刻、第一轮编辑加工开始时,大家才真正学到了重点稿件编辑的第一课:逐字看、逐句审,有问题、有怀疑,大胆提、不怯懦。但是,并非你觉得这里写得不够精彩就要提一提,我认为那里表述得不清楚也能提一提,发现问题,提出修改,必须有所依、有所本,做到“提必有方”——提出有理有据的“良方”、对症下药的“妙方”、妙笔生花的“奇方”。

   

  疑则证,改则慎——改必有据。前几轮编辑加工我们要审视的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是否自洽、承接是否对应、论证是否充分、引用是否准确、史实是否正确、表述是否明确、图文是否关联、数据是否更新、文字是否精准、语句是否通顺等。其中,论述失实、史实偏颇、引用不准、数据有误等,提出修改时必须附上文献依据、标明出处,出自哪篇讲话、哪本专著、哪年的统计数据等;字词偏差、逻辑不当、语句问题、插图问题等,提出质疑时必须充分说明理由。整个工作过程阅读量大、核查量大、思维量大,但大家都不抱怨、不偷工、不放弃,还会暗暗“较劲”,怕落后于人、拖集体后腿。

   

  志不强,智不达——功在不舍。我们有时候几页纸看下来也发现不了哪里有问题,有时候错别字词就在眼前却几轮下来辨识不了,有时候提出的一处修改关联前后几段几页,甚至几章几节,稍有动摇、稍有松懈,问题就会潜伏遗存,甚至“埋雷”。有时候几行读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又说不出到底哪里有问题,就反复念读这句话找感觉。灵光,往往就在这个过程中乍现,于是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查出根源,最终将务虚的“不对劲”具象为务实的“拿得出手”的“硬伤”。

   

  要问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光靠乍现的灵光去找,下次灵感没有了怎么办、出错了怎么办?事实上,所有看似偶然的灵光乍现背后,是多少讲话文章熟稔于心养成的政治敏感,是多少中央文件和会议精神翻阅百遍培养的理论语感。没有坚定的意志、持续的学习、坚守的沉淀,就会理论恐慌、本领恐慌,就很难达到“面对面”的编辑要求。

   

  编心危,读心微——初心允执。编辑加工时,我们所作的每一处修改都要回到作者手中确认。改得不准,作者不会采纳;提得不对,作者更不会接受。那么,能提出多少、被接纳多少,就成为衡量我们工作的第一个标准。出版面世后,一本书的全部内容就将走进读者视野接受考察。民间自有高人在。读者的眼界是开阔的,干部群众的反馈是最高评价,我们的书最终是为读者服务、接受读者检阅。那么,他们的提问我们能否一一作答,他们挑的“刺”我们能否一一化解?这是衡量我们工作的第二个标准,也是最高标准。

   

  编心惟危,读心惟微。“面对面”的编辑工作前接博学作者、后承万千读者。处理稿件,我们如履薄冰。面对读者,我们有理解他们各种诉求的“微心”;解疑释惑,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21年来,不管“面对面”的话题如何更新,学习出版社始终传承用功精深、用心专一的编辑初心,这才有了跟作者“面对面”时的勇气、跟读者“面对面”时的底气。

   

  (作者:刘向军 苏嘉靖  学习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10月16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