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陂上士子心
读《漫话科举》有感
徐益明
本书的作者刘哲昕,是一位有着浓烈家国情怀的学者,老家是有着“中国科举进士第一县”之称的福建莆田。从《中国人的信仰:家国情怀》《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向心力》,到《漫话科举》,他以古老而美丽的对话体,完成了家国对话四部曲。
在学习出版社一如既往的支持下,《漫话科举》的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放在了莆田。我十分有幸,也参加了这个活动。莆田是个第一眼见了就很亲切、古老而又现代、成熟而又年轻的地方。当我在木兰溪上木兰陂捧读《漫话科举》,面对这个堪与都江堰比肩的水利工程,听涛涛江声,沐绵绵细雨,不由得生发出许多思绪。
我想,如果有一本书,能够使人读得舒服,忍不住要一口气读下去,读完之后,书中的金句时不时在脑海里跳出来,激发你的思想自由驰骋;就像喝岩茶,入口即入心,而又唇齿留香、回味无穷者,哲昕其书也,《漫话科举》恰是如此。
如果有一本理论书,不是啃不动的“大部头”,不是面目刻板、艰深晦涩而令人生畏,而是以坚正的基底、科学的逻辑、广阔的视野,用百姓家常话,把深刻的道理讲彻底讲明白,仰望星空而又脚踏实地,致广大而又尽精微,知至真切笃实、行至精觉明察,而又知行合一致良知者,哲昕其书也,《漫话科举》则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有一本讲信仰的书,从“壶山兰水”“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莆田出发,而至江海交汇、面向大洋的上海,而至灾后重生、映秀天下的汶川,而至南疆这个“祖国最后一抹夕阳落下的地方”,而至云贵高原的深山大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赤诚之心,切实之行,实事求是,精耕深耘,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而不改其志,把生命融化于社会之中而又高举于尘世之上者,哲昕其书也,《漫话科举》则更真切、更鲜明。
因为和哲昕同住上海,以爱心团队队友的身份一同助学,去过汶川、去过南疆,与远方的孩子和家长老师们见面,特别是在南疆,和维族克族的乡亲们语言难通但心灵相亲,在上海也时不时“煮茶论英雄”,《漫话科举》一书中的许多观点和事例,乃至精华的部分,我和不少队友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聆听了一些。
然而,当我一口气读完全书,且不时回看,又领悟到不少耳目一新却又诚以为然之处。一是讲科举,却先拉出去讲戚继光,看似离远了,其实是给这本书“定魂”。揭示科举制度的文化底色,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家国情怀;二是讲科举,不是在常规的学术框架里按部就班地介绍和概括,而是把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其实是给这本书“定模”。指出科举制度是同步解决“定魂、定模、定人”三大问题的国家治理“三定方案”,具备“标准化平民化公平化”体系特征,进而总结其背后蕴藏的十大传统治理智慧以及六大传统治理缺陷。三是讲科举,不是就制度讲制度,而是讲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高贵的生命,戚继光、钱四娘、陈文龙……当然也包括书中4位对话人物所代表的群体,其实是给这本书“定人”。说实话,最震撼最打动我的,正是书中的这些人物和事迹。
我们读这些人、这些事,其实是在读我们自己,读我们的家国,时而慷慨,时而悲愤,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如听千军万马,时而如临疾风骤雨,时而如见清风明月,时而如遇亲朋故交……一边读,一边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往深里走。
然而,哲昕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立足资政建言、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他提出:我们要做的,其实是两点:第一,如何从方法上坚持不懈地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立场不断转化为现实;第二,如何从方法上继续创造出一种不亚于科举的选贤任能的体制机制。又提出:契约精神以及奠基其上的民主法治,是未来的努力方向;最可贵的是,哲昕把自己摆进去,提出现代社会的政治精英,应该做到“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政经兼容、儒法兼具”,而这正是他未来的工作思考。
《漫话科举》这本书是深沉厚重的,又是轻松愉悦的。不是么,我们正处于一个复兴的时代,一个走向幸福生活的时代。正如本书的结尾,是4位对话人物兴冲冲地去吃兴化米粉。然而,我们也知道,兴化米粉,是黎畛为筑木兰陂解决大批民工煮饭时间问题而发明的,背后是多少的艰难困苦啊。
幸福是超越困苦的欢欣。正如这本书,好读耐读、明白易懂,然后我们却深知作者上下求索的艰辛,更有艰辛之后回家的幸福。这幸福,是把我们的心安放在家国天下之中的幸福,是把更多的人装进心里的幸福,是一群志同道合者独立、自由、务实、通达而同心同行的幸福!
2024年8月16日于福建莆田
(作者:徐益明 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