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中国梦”以创造性劳动为根,以辛勤奉献为基
发表时间:2015-05-14   来源:新华网

 

    非凡的成就,离不开劳动的创造性,而劳动的创造性得以体现,无不基于劳动者的辛勤工作、全心奉献。

    《劳动铸就中国梦》第三集,为我们展示了多个领域劳动者对创造性劳动的继承、坚守与发扬,正是不畏艰难、倾心事业的精神,让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开花结果。

    令民族为之骄傲的核武器技术与空间技术的成功背后,都有一批批埋头苦干、踏实奉献的科研工作者。

    在我国没有电子计算机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克服技术困难,用手工珠算完成了美苏用电子计算机完成的巨量计算,虽然计算耗费的时间多很多,但却让我国在数年之内就成为了掌握核技术的新兴国家,保障了我国的核安全。这些可敬的前辈科研工作者,能够创造出举世闻名的成就,与他们辛勤工作、全心奉献的精神分不开。

    而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居世界第一,也足以告慰五十多年前的前辈科研工作者——他们的付出不仅价值无可比拟,更激励着后辈科研工作者延续着前辈们钻研超越、为国奉献的精神。

    而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与空间对接技术的辉煌成就,与当代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艰辛付出密不可分。确保飞船的精确运行,如在太空中“穿针”,允许的误差只有几厘米。为了确保真实运行过程的顺利安全进行,科研工作者用8万行计算机代码模拟了空间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这些巨量的代码,是科研工作者无数日日夜夜的心血,与之相伴的还有无数的修改和非比寻常的心理压力。

    通过基因的优选改良水稻,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一批来自武汉的青年农学研究者的事业。他们无心享受天涯海角的阳光与海滩,每日在海南三亚的试验田里辛勤育苗,面对的是炎热的天气和鼠害对幼苗的损毁。正是有他们这样的新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者,我们13亿人的碗里都能盛满香喷喷的米饭才成为可能。

    还有那坚守在山村里的老教师,还有那用画笔描绘农村与农民的知青画家……

    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动人而不煽情,平凡却又充满劳动者的情怀。他们或从事高精尖的科技研究,或成为帮助山村与时代文明沟通的桥梁,都把创造性的劳动实践于点点滴滴的劳动中,他们的点滴劳动是那样平凡,甚至是枯燥,但他们的成就却是那样震撼、启迪内心——创造性的劳动是“中国梦”的根,是这根支撑起了伟大的理想;而辛勤工作、全心奉献的精神,是基础,是土壤,让这创造性劳动的根牢固而粗壮。